分享微服务架构·基础篇
于是成小胖马上屁颠屁颠的跑过去向老王请教:“王哥,我看微服务架构这么火,我也想学,您给我讲讲啥是微服务架构呗?” 老王笑了笑说:“要想知道什么是微服务架构,你得先知道什么系统架构设计。” 成小胖的理想是成为一名架构师,平时积累了不少知识,因此对“系统架构设计”这个概念还是很熟悉的,因此他马上就给出了答案【1】: 系统架构设计描述了在应用系统的内部,如何根据业务、技术、组织、灵活性、可扩展性以及可维护性等多种因素,将应用系统划分成不同的部分,并使这些部分彼此之间相互分工、相互协作,从而为用户提供某种特定的价值的方式。 老王满意的点点头,继续问:“你看最近我在做微服务的研究和落地,你知道为什么要做这个事情吗?” “因为目前的三层架构存在很多弊端,不满足业务发展的需求了呗。” “对的,我看你对公司目前的架构也非常熟悉了,你来仔细说说现在的三层架构吧。” 于是成小胖拿了一张A4纸,图文并茂地给老王讲了他对三层架构的理解:三层架构是指在业务和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系统中不同职责的部分被定义在不同的层次,每一层负责的功能更加具体化。三层架构通常包括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层与层之间互相连接、互相协作,构成一个整体,并且层的内部可以被替换成其他可以工作的部分,但对整体的影响不大。 以 Web 应用程序为例,早期是将所有的表示逻辑、业务逻辑和数据访问逻辑放在一起,这就是一层架构。 后来随着 java、.NET 等高级语言的发展,提供了越来越方便的数据访问机制,如 java 的 JDBC 和 .NET 的 ADO.NET。这时数据访问部分被分离开来,形成了二层架构。 再后来,随着面向对象设计、企业架构模式等理念的不断发展,表示逻辑和业务逻辑也被分离开来,形成了现在的三层架构。 三层架构的具体内容如下: 表示层: 用户使用应用程序时,看到的、听见的、输入的或者交互的部分。 业务逻辑层: 根据用户输入的信息,进行逻辑计算或者业务处理的部分。 数据访问层: 关注有效地操作原始数据的部分,如将数据存储到存储介质(如数据库、文件系统)及从存储介质中读取数据等。 老王对这个解释非常满意,作了进一步的补充:“你看虽然现在程序被分成了三层,但只是逻辑上的分层,并不是物理上的分层。也就是说,对不同层的代码而言,经过编译、打包和部署后,所有的代码最终还是运行在同一个进程中。而这,就是所谓的单块架构。” 成小胖挠了挠头:“原来单块架构是这个意思啊~~” “嗯。根据你的实际工作经验,你再总结下单块架构的优缺点吧。”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