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厂商越用越上瘾 Arm架构在数据中心野蛮生长
(集微网报道)随着英伟达收购案被画上终止符,围绕 Arm 公司本身的热议逐渐降温。但是在处理器的世界中,Arm 架构依然在快速生长着,除了苹果公司引人注目的 M1 系列芯片,数据中心的 Ar
(集微网报道)随着英伟达收购案被画上终止符,围绕 Arm 公司本身的热议逐渐降温。但是在处理器的世界中,Arm 架构依然在快速生长着,除了苹果公司引人注目的 M1 系列芯片,数据中心的 Arm 势力也在不断增长。以亚马逊、阿里为代表的云计算巨头正在自研 Arm 处理器的路上越走越远,使用 Arm 芯片的服务器也在不断投入使用,数据中心处理器格局正在悄然发生改变。 Arm 芯开始挑大梁 腾讯云在 2021 年底发布了 CVM 标准型 SR1 服务器,可用于各种类型和规模的企业级应用等。这款服务器吸引人的地方不在于其他配置,而是内置的 Arm 处理器—— 2.8GHz 的 Ampere Altra 处理器。根据相关评测,SR1 服务器的算力性价比超过了同等配置的 S5(配置 Intel 至强 Platinum 8255C CPU)服务器,最高有 83% 的性能提升。 无独有偶,阿里云也发布了类似的服务器,同样采用 Ampere Altra 处理器,可用于网站和应用服务器、游戏服务器等场景。如果进一步观察,金山云、京东云等国内云服务商也推出了自己的 Arm 处理器服务器实例。算上更早就与 Arm 展开合作的百度云和华为云等,国内的云服务商已经开始全面拥抱基于 Arm 处理器的服务器。 放眼国际数据中心市场,云计算行业的巨人亚马逊云科技(AWS)早已从 Arm 架构获益良多,也为其他厂商选择 Arm 处理器芯片树立了典范。 2018 年底,AWS 首次公开基于 Arm 架构处理器 Graviton 的云实例 EC2 A1,将部分工作负载能耗降低至 45%。2019 年底,二代处理器 Graviton2 发布,基于该处理器的 EC2 T4g、M6g、C6g 等实例将针对各种工作负载又提升了 40% 的性价比。鉴于其优异的表现,AWS 也揽入了 Domo、F1 方程式赛车、Snap 等一干重量级客户。 借势而上,AWS 又在 2021 年 12 月推出了 Graviton3。这代处理器的性能更为强大,与上一代 Graviton2 相比,计算性能提高了 25%,浮点和加密工作负载性能提升 2 倍,机器学习工作负载性能提升 3 倍,而能耗则减少了 60%。 同时,AWS 还发布了采用了 Graviton 3 的 C7g 应用实例,也是业界首款采用 Arm Neoverse 架构并支援 DDR5 的云端应用实例。AWS 为 C7g 指定了多个应用场景,包括高性能计算、批处理、电子设计自动化 ( EDA ) 、媒体编码、科学建模和基于 CPU 的机器学习推理,相比于当年 Web 服务器、容器化微服务、数据 / 日志处理和其他可以在更小的内核上运行轻量级工作负载,Arm 架构的服务器芯片已经取得了惊人的进步。 几年之前,尽管有厂商推出 Arm 服务器芯片,但都无果而终,数据中心始终不见 Arm 芯片的身影。Graviton 芯片的开发和使用是一个转折点,让 Arm 服务器芯片真正实现落地,有机会在大规模数据中心中一展身手,而软件合作伙伴也可以加入并证明其堆栈和应用程序可以与 ARM 架构所兼容。现在,Graviton 处理器已经遍布 AWS 的全球网络,以不同的方式在 23 个 AWS 服务地区和十几个不同的 EC2 实例类型中可用。 AWS 的成功也引发了行业的潮流。华为研发出鲲鹏 920 芯片,并推出了基于该芯片的 TaiShan 服务器。阿里旗下半导体公司平头哥也发布了服务器芯片倚天 710,使用了最新的 Arm v9 架构,并计划在将来应用在自己的服务器中。此外,微软、谷歌等巨头也相继启动了自研芯片的计划。 为何拥抱 Arm 未来网络基础设施有着多样化的需求,云计算服务商和超大型网络公司也在进行各种层面的创新。这些都在驱动数据中心不断升级,从上层应用到整机,最终扩展到服务器处理器的层级。 IDC 指出,以 5G、人工智能、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正在推动人类进入智能社会,加速了智能化应用爆发性发展,自动驾驶、云游戏、VR/AR 等智能化应用的兴起,使得传统单一的 X86 架构产品很难满足多样化的计算场景需求。 为了应对不同工作负载所带来的挑战,异构计算大行其道,使得服务器容纳了越来越多元化的处理器架构。而 Arm 架构处理器不只具有运算核心数量较多、功耗较低等优势,也更容易与 Arm 架构的移动处理器互联互通,可在最短时间内快速处理很多特殊工作负载,因此大受欢迎。 Arm 处理器芯片的硬实力也在不断增强,AWS、华为和阿里平头哥所研发的芯片性能都可以与 X86 架构主流芯片相抗衡。独立开发商 Ampere 的芯片也受到市场的追捧。 并且,Arm 生态以前最被人诟病的软件短板也被逐渐被补齐。当前,所有大型的操作系统,如 Linux、BSD、windows 都可以得到 Arm 架构的支持。容器化,包括虚拟化工具如 docker、VMware、KVM 和 Kubernetes 都可以在 Arm 架构运行。编程语言,包如 CUDA 和 Java 也都可以得到 Arm 的支持。 图 支撑 Arm 的软件体系已经非常完善(数据来源:Oracle) 从三大 Linux 逐个宣布 Arm 版本的 GA release,到 Java Open JDK,gcc/LLVM,再到 Ngnix, MySQL,Redis,Arm 用了十年多的时间获得了开源软件阵营的全力支持。 获得软件层面的支撑,意味着 Arm 架构与 X86 架构在面向客户时已无巨大差别。有云服务商人士就表示,其很多客户不在乎采用 Arm 还是 x86,而是关心系统运行速度更快或费用更低,或者哪种服务器有更多内存。" 这就是发生重大转变的地方,甚至有一些客户表示愿意采用数千台 Arm 服务器。" 选择 Arm 架构对于云服务提供商来说,不但满足了更多样化的算力需求,也成为其市场竞争的强力武器。行业人士指出,云服务头部厂商基本定型之后,价格战就成了拉拢新客户留住老用户的必经之路,Arm 服务器芯片带来的高功效意味着可以推出定价更低的实例。 以 Graviton2 为例,其在在几乎所有工作负载上都击败了 Epyc 7571 的性能,同时也击败了 Intel 的 Cascade Lake,而且其价格更有优惠。 需要注意的是,Arm 架构在数据中心面临的挑战依然强大。即使是增速惊人,到 2025 年云系统架构KVM,Arm 架构在数据中心预期的市占率也只有 25%。X86 依然是数据中心的主流架构,而 Arm 架构还多应用在特定负载上,比如为 CPU 分担网络处理任务(现在最热的 DPU 多为 Arm 架构)。所以业界普遍认为,将来不太可能出现 Arm 完全取代 X86 的局面,而是双方在 " 一云多芯 " 架构下共同发展。 (校对 /Andrew)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