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充电宝怎么使用 共享充电宝注意事项
“首先,充电宝的成本比单车更低。充电宝的售价普遍低于100元,一辆共享单车的成本至少要在300元左右。同时,因为使用场景在半公共场所,甚至是商家店铺里面,自然损耗程度较低,维护费用低。其次,共享充电宝行业受到的政策影响较小,甚至还可以帮助政府解决充电宝未来扔给谁的问题。” 场景 共享充电宝使用频次受限 作为某餐饮店店长,彭先生对共享充电宝反而有着担忧。 两天前,彭先生接到上级通知要入驻共享充电宝。他发现,这个充电宝是要顾客自己付费使用的。而此前,为了提高顾客的消费体验,彭先生的店里一直免费提供充电宝,吧台里面也可以直接充电,这两个渠道已经可以解决顾客需要。“顾客来吃饭的时候,充个电还要让客人交钱,这种服务会不会让顾客产生反感情绪?”彭店长怀疑。 另一家餐厅承认,让充电宝入驻是个误会,“老板一开始以为这是免费的,后来才发现客人充电要扫码付钱,但设备已经送来了。” 据店员描述,机器到店里已经有三、四天时间,一次没使用过。 与商户合作,是共享充电宝的主流使用场景之一,但从体验端来看,现实并不十分美好。即使主攻大场景的共享充电设备也面临着使用频次的考验。 寻找中国创客记者探访发现,即使坐落在流量巨大的购物中心,机柜式共享充电宝也谈不上热闹。 4月10日,北京朝阳区某大型购物中心,工作日下班晚高峰。 经记者测算,半小时内共有13位消费者来到“来电科技”机柜前希望借取充电宝,其中7人成功借出,6人未完成借取,无人购买数据线。 未借取的6人中,2人将柜机误当作了充电端口;4人发现需要缴纳100元押金后选择离开。 这正是摆在共享充电宝行业面前的挑战:如何培育起用户习惯,进而提升使用频次。 “以共享单车为例,供给规模足够大的时候,必须要使用但不一定要拥有的东西就可以变成共享的基础。充电宝是一个道理,要先解决的是供给端的规模化的问题,从而改变消费者的行为习惯。”小电创始人唐永波说。 挑战 投资人五问风险 “共享充电宝这件事是十分符合互联网思维的,一是获取流量简单,拥有用户价值和流量价值;二是异地复制容易;三是在资本助推下易快速扩大规模,获取红利,这也是资本市场青睐这类项目的原因。”星瀚资本投资总监赵豪分析。 在他眼中,这个市场有可能会成长到近百亿的规模,但目前来看,行业中还存在着许多难以规避的风险和压力,伴随风口的往往是愈来愈大的泡沫。 第一,整个行业面临着技术变革的风险。业内需要考虑的两重风险,一是电池技术的变革升级,手机电池电量扩容到能满足用户电量需求,更便宜、更轻便、容量更大的充电宝被推出时,充电宝租赁市场会不会变小?二是充电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后,充电宝的使用场景会不会被进一步蚕食? 第二,存在着产品替代性危险。充电的需求的确存在,但在大小应用场景里这种需求很容易被其他方式所替代。尤其在小场景里,共享充电宝很容易被充电端口消灭,也可能店家被准备的免费充电宝或租赁充电宝所替代。相对而言,大场景没那么容易被颠覆。 第三,行业易面临恶性竞争。大小场景都可能出现恶性竞争,导致订单分流、价格下跌,行业竞品越来越多话语权递到商户方,还可能涉及入场费等方面的压力。 第四,盈利模式单一,广告收益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在共享充电宝创业者眼中,广告收入是未来重要的现金流之一,但它的价值和收益是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的。以机柜式为例,这和线下的分众传媒等媒体的差异性并不大,竞争同样很激烈。 在他看来,精准化营销是共享充电宝企业未来的出路之一。“但还要看他们收集上来的数据比地图类或社交类应用收集的数据价值大还是小,收集到的数据能不能达到可用标准。”赵豪说。 除此之外,手机数据的安全性,始终是共享充电宝行业绕不开的问题。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