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故障恢复自动化:详解Redis哨兵技术
监视该主节点的所有哨兵都有可能被选为领导者,选举使用的算法是Raft算法;Raft算法的基本思路是先到先得:即在一轮选举中,哨兵A向B发送成为领导者的申请,如果B没有同意过其他哨兵,则会同意A成为领导者。选举的具体过程这里不做详细描述,一般来说,哨兵选择的过程很快,谁先完成客观下线,一般就能成为领导者。 故障转移:选举出的领导者哨兵,开始进行故障转移操作,该操作大体可以分为3个步骤:
通过上述几个关键概念,可以基本了解哨兵的工作原理。为了更形象的说明,下图展示了领导者哨兵节点的日志,包括从节点启动到完成故障转移。 五、配置与实践建议 1.配置 下面介绍与哨兵相关的几个配置。 配置1:sentinel monitor {masterName} {masterIp} {masterPort} {quorum} sentinel monitor是哨兵最核心的配置,在前文讲述部署哨兵节点时已说明,其中:masterName指定了主节点名称,masterIp和masterPort指定了主节点地址,quorum是判断主节点客观下线的哨兵数量阈值:当判定主节点下线的哨兵数量达到quorum时,对主节点进行客观下线。建议取值为哨兵数量的一半加1。 配置2:sentinel down-after-milliseconds {masterName} {time} sentinel down-after-milliseconds与主观下线的判断有关:哨兵使用ping命令对其他节点进行心跳检测,如果其他节点超过down-after-milliseconds配置的时间没有回复,哨兵就会将其进行主观下线。该配置对主节点、从节点和哨兵节点的主观下线判定都有效。 down-after-milliseconds的默认值是30000,即30s;可以根据不同的网络环境和应用要求来调整:值越大,对主观下线的判定会越宽松,好处是误判的可能性小,坏处是故障发现和故障转移的时间变长,客户端等待的时间也会变长。例如,如果应用对可用性要求较高,则可以将值适当调小,当故障发生时尽快完成转移;如果网络环境相对较差,可以适当提高该阈值,避免频繁误判。 配置3:sentinel parallel - syncs {masterName} {number} sentinel parallel-syncs与故障转移之后从节点的复制有关:它规定了每次向新的主节点发起复制操作的从节点个数。例如,假设主节点切换完成之后,有3个从节点要向新的主节点发起复制;如果parallel-syncs=1,则从节点会一个一个开始复制;如果parallel-syncs=3,则3个从节点会一起开始复制。 parallel-syncs取值越大,从节点完成复制的时间越快,但是对主节点的网络负载、硬盘负载造成的压力也越大;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例如,如果主节点的负载较低,而从节点对服务可用的要求较高,可以适量增加parallel-syncs取值。parallel-syncs的默认值是1。 配置4:sentinel failover - timeout {masterName} {time} sentinel failover-timeout与故障转移超时的判断有关,但是该参数不是用来判断整个故障转移阶段的超时,而是其几个子阶段的超时,例如如果主节点晋升从节点时间超过timeout,或从节点向新的主节点发起复制操作的时间(不包括复制数据的时间)超过timeout,都会导致故障转移超时失败。 failover-timeout的默认值是180000,即180s;如果超时,则下一次该值会变为原来的2倍。 配置5:除上述几个参数外,还有一些其他参数,如安全验证相关的参数,这里不做介绍。 2.实践建议
六、总结 本文首先介绍了哨兵的作用:监控、故障转移、配置提供者和通知;然后讲述了哨兵系统的部署方法,以及通过客户端访问哨兵系统的方法;再然后简要说明了哨兵实现的基本原理;最后给出了关于哨兵实践的一些建议。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