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数据库查询缓存总结
一般来讲,Flush操作都会记录在二进制日志文件中,但是FLUSH LOGS、FLUSH MASTER、FLUSH SLAVE、FLUSH TABLES WITH READ LOCK不会记录,因此上述操作如果记录在二进制日志文件中话,会对从数据库造成影响。注意:Reset操作其实扮演的是一个Flush操作的增强版的角色。 四、缓存的内存管理 缓存会在内存中开辟一块内存(query_cache_size)来维护缓存数据,其中有大概40K的空间是用来维护缓存的元数据的,例如空间内存,数据表和查询结果的映射,SQL和查询结果的映射等. MySQL将这个大内存块分为小的内存块(query_cache_min_res_unit),每个小块中存储自身的类型,大小和查询结果数据,还有指向前后内存块的指针. MySQL需要设置单个小存储块的大小,在SQL查询开始(还未得到结果)时就去申请一块空间,所以即使你的缓存数据没有达到这个大小,也需要用这 个大小的数据块去存(这点跟Linux文件系统的Block一样).如果结果超出这个内存块的大小,则需要再去申请一个内存块.当查询完成发现申请的内存 块有富余,则会将富余的空间释放掉,这就会造成内存碎片问题,见下图 ![]() 查询缓存存储查询结果后剩余的查询碎片 此处查询1和查询2之间的空白部分就是内存碎片,这部分空闲内存是有查询1查询完以后释放的,假设这个空间大小小于MySQL设定的内存块大小,则无法再被使用,造成碎片问题 在查询开始时申请分配内存Block需要锁住整个空闲内存区,所以分配内存块是非常消耗资源的.注意这里所说的分配内存是在MySQL初始化时就开辟的那块内存上分配的. 五、缓存的使用时机 & 性能 衡量打开缓存是否对系统有性能提升是一个很难的话题 1. 通过缓存命中率判断, 缓存命中率 = 缓存命中次数 (Qcache_hits) / 查询次数 (Com_select) 2. 通过缓存写入率, 写入率 = 缓存写入次数 (Qcache_inserts) / 查询次数 (Qcache_inserts) 3. 通过命中-写入率 判断, 比率 = 命中次数 (Qcache_hits) / 写入次数 (Qcache_inserts), 高性能MySQL中称之为比较能反映性能提升的指数,一般来说达到3:1则算是查询缓存有效,而最好能够达到10:1 任何事情过犹不及,尤其对于某些写频繁的系统,开启Query Cache功能可能并不能让系统性能有提升,有时反而会有下降。原因是MySql为了保证Query Cache缓存的内容和实际数据绝对一致,当某个数据表发生了更新、删除及插入操作,MySql都会强制使所有引用到该表的查询SQL的Query Cache失效。对于密集写操作,启用查询缓存后很可能造成频繁的缓存失效,间接引发内存激增及CPU飙升,对已经非常忙碌的数据库系统这是一种极大的负担。 六、查询缓存问题分析 ![]() 分析和配置查询缓存 总结 这里要注意Query Cache因MySql的存储引擎不同而实现略有差异,比如MyISAM,缓存的结果集存储在OS Cache中,而最流行的InnoDB则放在Buffer Pool中。 【编辑推荐】
点赞 0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