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系列:详解Memcached、Redis等缓存的特征、原理、应用
memcached是一个高效的分布式内存cache,了解memcached的内存管理机制,才能更好的掌握memcached,让我们可以针对我们数据特点进行调优,让其更好的为我所用。我们知道memcached仅支持基础的key-value键值对类型数据存储。在memcached内存结构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slab和chunk。如图8所示。 图8 memcached内存结构图 总结来看,memcached内存管理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无特殊场景下,key-value能满足需求的前提下,使用memcached分布式集群是较好的选择,搭建与操作使用都比较简单;分布式集群在单点故障时,只影响小部分数据异常,目前还可以通过Magent缓存代理模式,做单点备份,提升高可用;整个缓存都是基于内存的,因此响应时间是很快,不需要额外的序列化、反序列化的程序,但同时由于基于内存,数据没有持久化,集群故障重启数据无法恢复。高版本的memcached已经支持CAS模式的原子操作,可以低成本的解决并发控制问题。 五、Redis缓存Redis是一个远程内存数据库(非关系型数据库),性能强劲,具有复制特性以及解决问题而生的独一无二的数据模型。它可以存储键值对与5种不同类型的值之间的映射,可以将存储在内存的键值对数据持久化到硬盘,可以使用复制特性来扩展读性能,还可以使用客户端分片来扩展写性能。 图9 Redis数据模型图 如图9,Redis内部使用一个redisObject对象来标识所有的key和value数据,redisObject最主要的信息如图所示:type代表一个value对象具体是何种数据类型,encoding是不同数据类型在Redis内部的存储方式,比如——type=string代表value存储的是一个普通字符串,那么对应的encoding可以是raw或是int,如果是int则代表世界Redis内部是按数值类型存储和表示这个字符串。 从网络I/O模型上看,Redis使用单线程的I/O复用模型,自己封装了一个简单的AeEvent事件处理框架,主要实现了epoll、kqueue和select。对于单纯只有I/O操作来说,单线程可以将速度优势发挥到最大,但是Redis也提供了一些简单的计算功能,比如排序、聚合等,对于这些操作,单线程模型实际会严重影响整体吞吐量,CPU计算过程中,整个I/O调度都是被阻塞住的,在这些特殊场景的使用中,需要额外的考虑。 相较于memcached的预分配内存管理,Redis使用现场申请内存的方式来存储数据,并且很少使用free-list等方式来优化内存分配,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内存碎片。Redis跟据存储命令参数,会把带过期时间的数据单独存放在一起,并把它们称为临时数据,非临时数据是永远不会被剔除的,即便物理内存不够,导致swap也不会剔除任何非临时数据(但会尝试剔除部分临时数据)。 我们描述Redis为内存数据库,作为缓存服务,大量使用内存间的数据快速读写,支持高并发大吞吐;而作为数据库,则是指Redis对缓存的持久化支持。Redis由于支持了非常丰富的内存数据库结构类型,如何把这些复杂的内存组织方式持久化到磁盘上?Redis的持久化与传统数据库的方式差异较大,Redis一共支持四种持久化方式,主要使用的两种:
Redis的持久化使用了Buffer I/O,所谓Buffer I/O是指Redis对持久化文件的写入和读取操作都会使用物理内存的Page Cache,而大多数数据库系统会使用Direct I/O来绕过这层Page Cache并自行维护一个数据的Cache。而当Redis的持久化文件过大(尤其是快照文件),并对其进行读写时,磁盘文件中的数据都会被加载到物理内存中作为操作系统对该文件的一层Cache,而这层Cache的数据与Redis内存中管理的数据实际是重复存储的。虽然内核在物理内存紧张时会做Page Cache的剔除工作,但内核很可能认为某块Page Cache更重要,而让你的进程开始Swap,这时你的系统就会开始出现不稳定或者崩溃了,因此在持久化配置后,针对内存使用需要实时监控观察。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