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容性测试必备三要素:数据库、操作系统、数据共享
在实际应用中不仅仅是软、硬件的兼容性,还包括数据库兼容性、操作系统兼容性和数据共享兼容性的测试,其中数据共享兼容性测试更多的是从系统的易用性角度来介绍。
数据库兼容
数据库兼容
在实际应用中不仅仅是软、硬件的兼容性,还包括数据库兼容性、操作系统兼容性和数据共享兼容性的测试,其中数据共享兼容性测试更多的是从系统的易用性角度来介绍。 数据库兼容 数据库兼容性主要包含两种情况: 一是主动地升级数据库,包括数据库平台的升级; 二是被动地升级,由于原数据库本身的缺陷或用户需求的更改,不得不升级数据库。 数据库兼容性测试要点如下: (1)完整性测试。 检查原数据库中各种对象是否全部移入新数据库,比较数据表中数据内容是否与升级前数据库中的内容相同。 (2)应用系统测试。 模拟普通用户操作应用的过程,并结合其应用操作的运行结果进行检查,在数据库移植过程中,存储过程比较容易出错。 (3)性能测试。 数据库升级后,需要对升级后的数据库性能进行详细测试,并与升级前的数据库性能进行比较,检查数据库升级后性能变化的情况。 操作系统兼容 操作系统兼容性是指在一个操作系统上开发的应用程序,不做任何修改、不用重新编译即可直接在其他操作系统上运行。 由于软件开发技术的限制以及各种操作系统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因此目前大多商业软件并不能达到理想的平台无关性。如果该软件承诺可以在多种操作系统上运行,那么就需要测试它与操作系统的兼容性。 通常所说的操作系统测试,更多的是指在客户端的使用情况,即客户可能使用到的不同的操作系统平台。但对于一个多层次的系统,其兼容性不仅指客户端的使用,还包括服务器端兼容性,但服务器更换平台的情况相对较少,因此操作系统的兼容性更多是指客户使用的操作系统平台。操作系统兼容性的测试内容不仅包括安装,还需对关键流程进行检查。需要测试哪些操作系统上的兼容性,首先取决于软件用户文档上对用户的承诺。 客户端使用到的操作系统更多的是 Windows 操作系统,在测试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操作系统类型。 常见的 Windows 操作系统主要包括 Windows XP、Windows Vista、Windows 7 和 Windows 8操作系统,但欧洲地区使用更多的是 Windows 7 和 Windows 8 操作系统,Windows XP 相当来说使用得比较少。 (2)操作系统位数。 操作系统主要包括 32 位和 64 位两种,但需要注意在国内主要使用的是 32 位操作系统,欧洲地区主要使用的是 64 位操作系统。所以在测试中文的操作系统时就没有必要测试 64 位了,只要测试 32 位即可,同理对于英文操作系统一般只要测试 64 位操作即可。 (3)操作系统补丁。 由于操作系统补丁不同,可能对应用程序带来影响,最主要的是不同补丁带来的库函数的影响。 数据共享兼容 数据共享兼容是指系统与其他系统进行数据传输的能力。应用程序之间数据共享可以增强系统的可用性,并且用户可以轻松与其他系统进行数据共享、传输。数据共享兼容性测试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是否支持文件保存和文件读取操作; (2)是否支持文件导入与导出操作; (3)是否支持剪切、复制和粘贴操作,剪切、复制和粘贴操作是程序之间无需借助磁盘传输数据的最常见的数据共享方式; (4)DDE(Dynamic Data Exchange,动态数据交换)和 OLE(Object Linking Embedding,对象链接与嵌入)是 Windows 操作系统中在两个程序之间传输数据的方式,DDE 和 OLE 数据可以实时地在两个程序之间流动; (5)是否支持磁盘的读写。 本章及之前两篇重点介绍了兼容性测试应该注意的问题,测试的对象不仅仅是纯软件,还包括嵌入式产品的兼容性;从软、硬件两方面介绍兼容性测试;也从数据库兼容出发,再到操作系统的应用,最后数据共享来与其他系统进行交合的能力,进而完善产品测试的兼容性。 今天的内容就学习到这里了,每个工作日小编都会更新一个有关测试的小知识数据库更新操作,希望大家多多关注我们,一起来学习喔!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