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赢苹果之前 中国手机品牌究竟在突破什么
很多人说,自2017年起,智能手机行业仿佛进入到了一个外观设计的“瓶颈”期,市面上很多产品的设计都大致趋同,尤其在苹果iPhone X发布之后,一时间行业中掀起了一股“致敬”刘海屏的热潮。但在如今这个看脸的时代,这一局面显然不是我们情愿看到的。 而面对近年来“借鉴无罪、抄袭有理”的行业环境,OPPO在刚刚过去的这个2018年用Find X打了同质化一记响亮的“耳光”。无论是超过93%屏占比的曲面全景屏定义了真·全面屏的含义,还是得益于双轨潜望结构衍生出的正反无孔一体化机身对“至美”一词的完美诠释;或是SuperVOOC超级闪充将手机充电带入50W时代,无一不展现着OPPO对于产品的敬畏之心。
往前追溯可以看到,国产智能手机真正起步是在2010年前后,至今已经过去9年的时间。而从生物学的角度上讲,人体的细胞平均8至10年会完成一次整体的新陈代谢,这一理论放之于手机行业同样适用。 这些年,国内手机市场先后大致经历了3个时期,首先,是属于“中华酷联”的初始时期,在智能手机普及之初,得益于3G标准的来临和运营商体系的支持,中兴、华为、酷派、联想等智能手机“跨界者”成功抓住了第一波机遇。
随后,国产市场迎来了以小米为代表的互联网手机时期,配置、跑分、“性价比”,以及所谓的移动互联网思维一时间渐成主流。
而如今我们所处的这第三个时代则是一种属于坚守者的胜利,即以OPPO为代表的未被互联网模式冲昏头脑,且多年来深耕线下渠道的手机厂商。 不难发现,当华为、OPPO等深耕线下渠道的品牌崛起后,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很多手机厂商涌入线下,开始建设线下门店,拓展自己的销售渠道。与之同时,线下渠道也并没有被推上神坛,包括OPPO在内的国产一线品牌如今都在主打全渠道概念,这在促进品牌良性、多元发展的同时,也让我们消费者的购机方式得到升级迭代。
写在最后 回到我们起初的那个话题,智能手机领域的上一个十年,光环最盛的无疑是乔布斯种下的那颗“苹果”,但在未来的十年里,鹿死谁手还难以言说。但归根究底,一个品牌价值的大小,是用户体验来裁决的,最终能够在“红海”突围,实现长远发展的,,无疑将是那些对技术创新有执念,对产品力有要求,对用户需求痛点善于洞察的品牌。 话说回来,不止于手机,在任何一个领域里,这不都是品牌“保鲜”的灵丹妙药吗?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