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程网类产品,开发之前该如分解产品工作?
比如在这个例子中,我们需要对房产的信息做展示:
那么,如果我们一开始就着手于解析这个房产业务模型,那可能浪费了很多时间,而没有交付对用户有价值的业务功能。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区分哪些信息是核心信息,是对用户来说最有价值的,把这些信息从业务模型中提取出来,而后设计相应的更小的业务功能,切忌一蹴而就。 需求拆分是否有一套完美的方法?需求拆分是没有银弹的,要根据具体的场景、限制来选择合适的拆分方法。在遇到使用某个拆分方法,不能满足当前业务需求时,看看是不是可以换个思路,换个方法。 当然,在选择拆分方法时,也有一些技巧,如: 基于80/ 20 法则,选择那些可以拆出低优先级卡片(或者可以被扔掉的卡片)的拆卡法。
当然,这一定不全面,每个人在不同的场景、限制条件下,都会有不同的技巧。相信你自己的拆分方法,多与团队成员沟通才是不变的法门。 以终为始-故事验收方法Bill Wake提出了一个好用户故事的验收标准——INVEST模型,它由六个单词的首字母组成,分别是:
这不仅仅是故事的验收原则,更是在进行需求拆分的时候所需要考虑的拆分原则。当然,凡事有例外。在需求拆分中,有时会拆出一些实在不能满足INVEST原则的故事卡片,也不要太纠结,我们追求完美,但也总要接受现实的不完美。这个时候,跟开发团队多交流,开拓思路,协调一个比较好的拆分方式,比自己一个人憋大招要好的多。 最后再介绍几个反模式。 按照技术架构分层进行拆分,常见的会按照持久层、应用层、展示层进行拆分。这种拆分方式拆出来的用户故事,会明显破坏INVEST中的Valuable的原则,而且各个故事卡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如开发进度不统一,无法灵活的集成上线。 拆分时,把复杂的UI交互算在故事卡片中。大部分情况下,比较fancy的UI交互都不是核心的业务功能,这部分功能可以作为用户体验优化的卡片,独立拆出来。 拆分时,过早考虑性能问题。在性能基本达标、不出现大问题的情况下,提升性能很多情况下也属于用户体验的一部分,可以单独拆出来,左右优化卡片。 拆出一些管理类的卡片。比如管理产品,实际上可能包含很多产品相关的操作,如导入、编辑、同步信息、改变状态、上架、下架等,所以应该根据具体的功能,拆分成更为准确和大小合适的故事卡片。 最后,对新手来说,对于如上的方法,看似繁琐复杂。但是当你亲手操作了两个项目之后,有些步骤已经内化成了你的潜意识。上手之后就知道第一步要做什么,第二步要做什么。需求拆分多了,并没有什么高深的学问,拆的次数多了,也便有了那份手熟。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