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钟交互设计指南系列:对话框
2. 显示次要内容 本质上,应用都是为了帮助用户访问特定的内容。比如,Evernote 的内容是笔记,而 Spotify 的内容是音乐。尽管有时很难对主要和次要内容作出清晰划分,但我们可以认为用户最感兴趣、最关心、最频繁访问的是主要内容,其他内容则是次要内容。 用户为内容而来。因此,主要内容及相关的控件不应当出现在模态对话框中。对于桌面应用而言,它们属于应用的主窗口 (main windows);对于移动应用而言,它们属于应用的屏幕 (screens);对于 Web 应用而言,它们属于应用的页面 (pages)。在设计良好的信息架构中,用户总是能轻松地找到他们关心的内容。 在屏幕大小有限的情况下,次要的内容可以出现在模态对话框中。在特定语境 (context) 下,用户将有机会打开这些对话框。比如,用户在 AWS EC2 的实例列表中选中实例、通过右键菜单点击 「添加/编辑标签」后会打开一个模态对话框。用户可以在这个对话框里查看、编辑实例的标签。如果用户不想继续查看、编辑标签,可以随时关闭对话框并回到之前的界面。 有时,用户需要在多个语境下打开同一个模态对话框。比如,除了上文中提到的右键菜单,用户还可以点击底部标签面板上的 「添加/编辑标签」按钮打开同一个的模态对话框。不管通过哪种方式,用户都可以快速地回到他们关心的主要内容 —— AWS EC2 的实例列表。 3. 隐藏复杂性 我们希望为用户创造简单、强大的应用。在设计应用时,我们需要小心谨慎地平衡这两个目标。相比移动用户,桌面用户往往更习惯使用功能繁多的专业应用,比如,PowerPoint、Photoshop、SourceTree。但除非他们已经是有经验的老用户;否则,充斥着按钮和专业词汇的应用界面就像是布满地雷的战场,会令新手们望而却步。如果我们希望新用户能更快上手、掌握基本功能,我们就必须想办法把平时不常使用的的高级功能隐藏起来,帮助新用户把注意力先放在主要内容上。 我们可以把这些高级功能藏在模态对话框中。对于新用户而言,模态对话框的好处主要体现在:
什么是非模态对话框?当非模态对话框打开后,用户可以专注于对话框里的次要任务,也可以继续完成主视图里的主要任务。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