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 | 搜索体验的设计套路
智能纠错:当用户输入了错误的词,可能搜索不到结果。需要系统判断识别,推荐正确的词,或者直接将正确结果展示出来。 图19 智能纠错 结果分类:可以通过tab、标签、列表等形式将结果分类,具体可参考前文「J.分类搜索」一节。 默认排序:默认的排序结果决定了用户第一眼会看到什么,对后续的转化有直接影响。通常会根据一些因素做综合排序,如用户偏好、点击量、转化率、平台运营、商业推广等。排序策略通常比较复杂,不同的平台会考虑不同因素、赋予不同的权重。 保留搜索词:点击进入搜索页时,仍然在搜索框中保留输入的词,一方面提示所搜的关键词,另一方面便于用户修改、进行二次搜索。 结果与搜索词对应:很多App的搜索内容,不局限于标题和结果列表露出的部分,这就导致搜索结果看起来与搜索词并没什么关系,容易造成用户困惑。 这点往往会被我们忽略。在必要时,我们应将搜索词显示在搜索结果中,保持搜索词的可见性。 大众点评做了一个很好的示例:我们搜索“牛栏山”(“牛栏山”是一个地名,同时也是酒的品牌)。大众点评搜索内容包括店铺名、地点和推荐菜,那么可能会有 3 种搜索结果:
大众点评对结果列表做了适配,显示出命中搜索词的推荐菜(平时并不会显示),符合用户预期。 图20 大众点评的结果与搜索词对应 排序与筛选:排序与筛选维度与业务类型密切相关,不同行业差异较大。大致来说,排序有时间、距离、热度、价格、销量等维度;筛选维度则更加丰富和个性化,甚至会根据搜索内容进行变化。 一般排序功能会放在搜索栏与结果之间,便于切换。但有些App(主要是国外App,如亚马逊、YouTube),将排序功能收起,操作便利性不如前者。 筛选项维度少时,可以将筛选(与排序一起)放置在搜索栏与结果之间,点击后以下拉菜单的形式出现;若维度丰富,一般使用侧边栏形式。需要注意的是,多个筛选维度的叠加可能会导致结果过少,前置筛选结果数量是个不错的办法(如网易考拉海购)。 图21 排序与筛选 无结果或少结果:出现无结果或少结果时,可能有这几种情况:1.选择了错误的分类;2.输入错误;3.搜索结果少或无。对于前两种,可以提示用户,或者自动帮用户纠正错误;对于后一种,一般会匹配相关结果进行补足,或者提示用户更换关键词、扩大搜索范围、进行订阅等。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