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F绕过的捷径与方法
基于协议/中间件的安全缺陷并不全然是功能带来的,有时带业务特性的配置也会有缺漏,且这种缺漏是前端 WAF 和后端业务中间件功能差异所必然存在的,也是大多数通用 WAF 产品很难和业务适配的死角,突出的例子如: 请求包大小限制;很多后端业务存在上传功能,所以请求数据限制上往往会较大,而前置 WAF 系统,需要有较高的响应时间,请求包较大时往往超过内置的性能和耗时阈值,所以可直接发送大量无意义的参数,尾端带攻击参数便可直接绕过 WAF 系统。 3. 系统/数据库/编程语言层面 系统、数据库和编程语言层面,属于对抗 WAF 策略的正面战场,这类文章网上佳作不胜枚举,但其达成绕过的功效并不具通用性,比如系统级别的绕过可能围绕命令执行、LFI 之类的漏洞,数据库相关的绕过是围绕 Sqli 类漏洞,且两者的绕过思路大致相同,即利用系统/数据库特性或不常用函数绕过 WAF 策略特征,至于编程语言的绕过方式则相对灵活,这也是动态语言的特性决定的,本文主旨是 WAF 绕过的捷径,正面对抗策略内容便不多做赘述(正面硬刚 WAF 规则也有成熟工具,详细内容参见参考文档中 2016 blackhat 大会上的《Another Brick off The Wall: Deconstructing Web Application Firewalls Using Automata Learning》一文),每个类型各介绍一类比较有代表性的 Bypass 方法:
限于文章篇幅,简单描述了 WAF Bypass 测试的整体框架,相当一部分绕过方法未能展示,由于议题宽泛,时间紧迫,故仓促收尾,算理清框架脉络,避免后来者按图索骥的浪费时间。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