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的战争:网络安全中的罪与罚
据艾媒咨询调查统计:63.3%的受访网民在使用APP时没有仔细阅读隐私条款,24.3%的受访网民从来不阅读隐私条款。54.3%的受访网民知道APP泄露隐私但没有办法仍会继续使用,仅有27.1%的受访网民知道并采取行为抵制。 ![]() 用户意识与态度的双重淡薄,不仅会助长恶性侵犯的气焰,更会被无情收割,甚至掉进资本家的口袋里。随着社交裂变战略的初步成功,通过占据用户的私人交际圈来进一步拓展流量的成绩有目共睹,社交信息区顺理成章地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单就联系人读取方面,已经是各大APP心照不宣的惯用手段。2018年市面上各类APP调用读取联系人权限的情况愈加普遍。移动视频、网购、社交等六类APP调用读取联系人权限占比超过50%,成为用户隐私侵犯的红灯区。其中,移动视频、网购类APP调用占比分别高达86.7%,80.0%。 从某种角度来看,网络安全领域的日渐失守,与用户及企业有着莫大的关系。商业化的侵蚀让安全问题变得触手可及,不止逍遥在法外之地。使用与否,同意与否,选择看似简单,实则在一次次打破低线。 于是,关于“手机APP越界读取隐私实属违法”;“手机网民隐私受侵无选择权”的言论层出不穷。黑客的传说固然神秘,但在需要用隐私换取使用权的前提下,由于个中风险飘摇,多数APP在本质上似乎与黑客也就没有几分差别了。 网络安全,两者各占一方,拉锯游戏一发不可收拾。无数网民在其中沦陷又抵制,抵制再沦陷,于是乎,网络安全的硝烟便在此消彼长中不断消亡又重生。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