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角度看双11:从“新零售”到“新消费”
不止于直播,天猫双11还有一些“配菜”,例如农业基地直供模式,它是品类的丰富,也是阿里阿里巴巴的社会担当的表现(帮助脱贫致富,双11这天全平台农产品销售额突破70亿元),但是,从新消费的角度看,当下兴起的原生态、健康的生活方式原本就与“农产品”有着直接的联系。 又例如“人人都可参与的绿色双11”,除了节能、环保等产品售卖,2000万人次在线承诺加入双11绿色行动,菜鸟“回箱计划”……这些符合当代人消费理念的概念,与直播带货、农产品等看似不相关的内容,都可以统一归于“新消费”体验旗下。 从“看得见的山和水”到“看不见的风和肥”:无法被忽视的新消费技术支撑 张勇最关心的是“技术峰值”,而双11结束后,舆论的焦点除了电商节本身的情况,阿里巴巴“将核心系统100%部署在公共云上”也对应成为热议的话题。 阿里电商生态中,大众能看到天猫、聚划算、淘宝、银泰这些是看得见的“山和水”,但看不见的却是阿里云、飞天云操作系统、云数据库、数据中台、业务中台、AI……这些“风和肥”。 成交额突破100亿只用了1分36秒,成交速度比去年更快,短短一小时就有数亿人涌入,没有背后的技术支撑是无法想象的。 这些“硬核”能力之外,还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双11”阿里亮相了各类新科技技术,例如淘宝低延时直播、“阿里小蜜”语音购物、可自动识别产品的AI技术、天猫AR在线试妆、能自动编辑海报及短视频的智能设计师、涵盖64种语言方向的高质量机器翻译等等。 成功扛住了全球最大的流量洪峰之外,阿里天猫在双11这天还尝试给予消费者一整套“新奇体验”,一方面,新消费体验需要创新和创意,另一方面,更强的技术支撑毫无疑问能让创新和创意的实现更加得心应手。 如果要摊开来说,阿里的技术能力走出商业光辉的掩藏还有更多细节,“技术公司”阿里形象的树立将是另一个复杂的故事,仅仅从新消费实现的角度看,至少,阿里技术的实用性已经展现出来,在观看体验、交互便捷上、效果实现、购物辅助等多个层面已经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双11成为观察它们的窗口。 10年集中的技术投入后,阿里正在进入技术的收获期,11年双11运营后,天猫已经经历由电商卖货到新零售再到新消费的三级跳。 而天猫双11,也顺势成为阿里新消费布局这个“大森林”的“观景台”,可以预料的是,在未来,如果“新消费”进一步进化,天猫双11也将成为观察新趋势落地的重要行业窗口。 拭目以待吧。 *此内容为【科技向令说】原创,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完】 曾响铃 1钛媒体、品途、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等多家创投、科技网站年度十大作者; 2虎啸奖高级评委;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