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金融”改名“京东数科”,这才是真实的京东金融梦
腾讯系金融,包括微信支付、微粒贷、财付通等产品抢占场景进行对外输出的资本,不用说肯定来自于腾讯的社交:靠社交对时间的占有形成无缝粘合,比如微信支付的零钱(红包),高频、全时段、小额占领全天候各个时间段的场景。 7月,腾讯与江苏银行合作探索所谓“社交+金融”合作模式,也体现的是用社交抢占场景的“时间”思维。 2、蚂蚁金服:占领“空间” 马云说阿里要做商业地产,这体现到无论内部产品还是外部产品都与具体的消费场景对接,是对空间的占领,例如单车、快递、健身、医疗、机票、火车票…… 蚂蚁金服的梦想,是希望占据各个空间场景,让线下各个角落都承接起金融服务,这符合电商语言下的金融科技服务路线图。从实际业务来看,蚂蚁金服不单向金融机构输出,也向大量商户输出金融科技规则。 3、度小满:占领“搜索”功能 百度金融之所以喜欢“卖地”,还在百度的搜索服务本质就是一个由关键词进行场景分配的业务,把用户送过去后,责任就结束了。 度小满的有钱花、百度钱包、度小满理财等产品,或多或少还存在有当年李彦宏“点赞”O2O要把搜索框变服务框的痕迹,多数场景来源与搜索这个常用功能密切相关。云帆平台的“成品出售”也承袭了分发的基因。 4、京东数科:占领“数字科技” 京东金融虽然来自京东系,但其出身定位与电商的关联并不太大,相对于其他平台总是从社交、电商、搜索等场景引申出金融科技平台,京东金融一开始就强调自己“通过B2B2C的方式为金融机构提供企业级服务”,也即在时间、空间、功能这些东西之外抽象出数字科技占领场景。 让金融回归金融,让科技回归科技,京东金融多次强调自己不以扩张资产负债表为盈利模式,而要专注于场景、获客、运营、风控、交易和系统服务等,赚“技术服务”的钱。 这一切发生在监管风暴之前,说明京东金融并非被动转向,让每个金融场景中需要技术支撑的地方都用上京东金融的“数字科技”是京东金融早就布下的局。 也因此,改名“京东数科”早就在意料之中,它是京东金融一直以来用“数字科技”占领场景的必然结果。各种场景占领的方式谈不上谁优谁劣,但至少,对“京东数科”的改名不应该过度解读,它只是一件自然而然、早晚要发生的事。 【完】 曾响铃 1钛媒体、品途商业评论等2016年度十大作者; 2虎啸奖评委; 3作家:【移动互联网+ 新常态下的商业机会】等畅销书作者; 4《商界》《商界评论》《销售与市场》等近十家杂志撰稿人; 5钛媒体、界面、虎嗅等近80家专栏作者; 6“脑艺人”(脑力手艺人)概念提出者,现演变为“自媒体”,成为一个行业; 7现为“今日头条问答签约作者”、多家科技智能公司传播顾问。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