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静默数据错误,如何采用DIX和DIF保证数据一致性?
作者:晗狄 来源:微信公众号(架构师技术联盟)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qZ6LcAdYu8k59srycCbWug 静默数据破坏问题是一直存在 存储系统中最难解决 的数据一致性问题之一,无论是传统多控、分布式存储,还是公有云存储。对存储系统设计和开发人员来讲,数据一致性问题解决能否解决决定着存储系统是否可以商用。到这个问题一直没有成为讨论的技术焦点,直到最近腾讯云事件持续热化以后,“ 数据一致性 ”问题成成为焦点出现在大众视野。
什么是静默数据破坏? 经常跟数据打交道的人都应该知道,数据在存储系统传输中,经过了多个部件、多种传输通道和复杂的软件处理过程,其中任意一个环节发生错误都可能会导致数据错误。但是 这种错误一般无法被立即检测出来,而是后续通过应用在访问数据过程中,才发现数据已经出错 ,这种数据很难在数据发生错误那一刻被检查出来的错误,我们称为 静默数据破坏 ,即 Silent Data Corruption 。 静默数据破坏为什么难检测? 我们知道硬盘最核心的使命是正确的存入数据、正确的读出数据,在出错时及时抛出异常告警。包括硬件错误、固件 BUG 或者软件 BUG、供电问题、介质损坏等 常规的这些问题 都能够正常被捕获抛出告警或异常,但 静默数据破坏 表现是数据处理都是正常的,直到你使用的时候才发现数据是错误的、损坏的。 静默数据破坏产生原因 数据产生静默数据破坏的原因有很多种,但大致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类。
数据一致性标准和组织 根据数据处理的路径,数据一致性修复可以在 应用,中间件,存储层 等来进行修复,目前有大量的介绍应用层修复的文章,请大家搜索参考。今天笔者讲从传统 存储、网络和中间件 层出发,基于很早分享过一篇文章,谈谈 端到端 的数据一致性解决方案。 在2007年,由 Emulex、Oracle、LSI、希捷成立了 DII (Data Integrity Initiative), 由 SNIA建立了DITWG (SNIA Data Integrity Working Group)。他们主要关注两个技术:
T10标准是通过对每个数据块加入保护信息(PI,Protection Information)作为一致性标识,T10曾被称作数据完整性域(DIF,Data Integrity Field)的方法来保护数据完整性。在 每个逻辑扇区扩充了8字节的保护信息 用来保证数据一致性 , 8字节 包括 2字节 的Logical Block Guard, 2字节 的Logical Block Application Tag和 4字节 的Logical Block Reference Tag 。
DIX为了延伸DIF的保护范围。 将数据完整性保护扩充到了应用层到HBA。DIX使用和T10 PI一样的8字节数据完整性信息作为数据校验字段 。不同的是,DIX中使用了IP Checksum作为Logical Block Guard,降低主机CPU的计算开销。 DIX+DIF可以实现从应用到硬盘的端到端数据保护。 DIX保证应用、HBA卡的数据完整性,T10 PI(DIF)保证HBA 、阵列和硬盘的数据完整性 。 DIX和DIF数据读写流程 数据完整性额外添加的8字节校验数据分若干段,, 在存储侧叫DIF,后改名为T10 PI;在主机侧叫DIX 。写数据时,主机 HBA 总线适配器、阵列目标器芯片或者其它组件根据用户数据生成 8字节PI,数据传输过程中会经过检查点,校验数据和PI是否匹配,如果发现错误,向上返回错误,如果没有错误,则继续向下传输,最终写入硬盘。 写数据流程: 当数据写到主机内存的时候,Oracle ASM library会对每512字节数据增加8字节DIX校验,8字节校验会随IO请求一起,穿过OS,到达HBA卡驱动;HBA卡进行DIX校验检查后删除DIX校验,并生成8字节PI校验和数据一起发送给阵列,阵列校验数据完整性,并将数据发送到硬盘。 读数据流程: 从硬盘读出数据和T10 PI并校验完整性。若发现错误,则通过RAID重建修复数据, 如果没有错误则继续向上传输。 HBA进行T10 PI校验后删除T10 PI,并生成DIX保护信息返回主机。DIX保护信息会随IO请求一起,穿过OS,返回应用层。ASM Library对数据和DIX保护信息进行校验。 支持端到端一致性必要条件
目前支持DIX标准的上层组件( 数据库、操作系统和HBA ),其配置要求和兼容性如下(兼容性会不断更新)。
支持DIX的存储厂商
文件系统是否要DIF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