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德国IFA展看中国彩电国际化,创维落后于TCL和海信
第三,从海外研发中心来看,TCL集团已在海内外建立20余个研发基地,产品销售到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信在全球拥有12个研发机构,产品远销13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创维的海外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相较TCL与海信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销量不是国际化的唯一通行证 如果站在全球销量的角度来看,创维值得称道。但销量的全球化不代表品牌的全球化。品牌的全际化是一个多维度的衡量标准,销量只是其中之一。 在中国家电业早期的发展阶段,那一时期国际化的标签是OEM。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中国家电业也曾引以为荣,美其名曰出口第一、生产第一,但缺少自己的品牌。 今天的中国彩电品牌早已挥别OEM时代,取而代之的是用自有品牌站在国际舞台。但不得不说,即使我们的彩电销量稳居全球前六名,但仍然有一部分销量是依托于OEM。 当然,我们需要给中国彩电品牌成长的时间和空间,更应该看到中国彩电国际化所取得的成就。 资本并购、品牌国际化加速、借助体育营销迅速向消费者渗透、渠道下沉等,这些方法都是中国彩电自有品牌国际化的必经之路。创维也不例外。 创维国际化已经有成功经验,但和上述两者相比,在速度、营销、品牌建设等方面,还有一定的追赶空间。 不过,我们能看到创维正在加速国际化的迹象。今年IFA创维展馆最明显的特点是,METZ从产品到LOGO都成为创维展台最明显的标志,这是和以往最大的不同之处。 这意味着,在具有影响力的IFA展高调推出METZ,可见创维对其国际化,并且重塑METZ往日雄风的信心。这需要一个追赶的过程,而且不能有战略上的偏差。 创维国际化的步伐落后于TCL和海信,并不是创维产品本身的质量不好,应该是在品牌建设、营销思路、战略方向、国际化节奏方面出现了问题。 或许, 近期创维的人事变动能为创维的国际化带来改观。媒体报道显示,创维集团CEO刘棠枝不再兼任创维-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简称RGB)董事长、法定代表人。 取而代之的是80后少帅王志国。毕业于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计算机工程系的王志国,对德国、欧洲更为了解。 这能加速创维的国际化吗?落后于TCL和海信的创维又如何发力? 时间是最好的裁判。 本文原创于蓝科技,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蓝科技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侵权必究。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