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工程师的Linux之路(第5节,快捷方式)
〇、参考资
哈喽,大家好!我又来了!这篇的内容并不饱和linux软链接,或者说比较“简单”,不过我想咱们走走停停,温故知新!这才我们来探讨一下Linux的“快捷方式”,即“软链接”概念! 〇、参考资料 我知乎写作目录入口,如果你不知道从何读起,建议从这篇《目录》开始,链接如下: 这里我要推荐一下 @惰惰猴 猴哥的几个专栏,猴哥是油腻网络工程师、DevNet人才、老年电脑爱好者、军迷。他对Linux或者说类Unix系统颇有研究,进阶干货满满,推荐大家可以移步学习。最近 @惰惰猴 猴哥在潜心研究Go语言的,大家可以移步学习交流哈。 一、实验环境 我们依然在自己账号的家目录保留这样的文件架构进行实验,其它前序实验内容通通删除。
我的家目录,还记得~的意思吗?
还记得怎么删掉其它前序实验内容吗?xxx可以是文件也可以是目录,可单项也可多项空格分开。
再次检查确认实验环境。
压缩归档,解压缩解归档的操作会了吗?(这里不做,只复习命令。)
.tar.gz也可以写成.tgz,甚至,在Linux中,其实没有“文件后缀”的概念,仅仅是约定俗成而已。 另外,请记住Linux一切皆文件! 二、软链接2.1 Windows迁移 我们从Windows出发,相信下图这些这种左下角有个箭头的图标很熟悉吧?没错,这种就是快捷方式。 如果带桌面系统的Linux(如Ubuntu),其操作方式与Windows的操作方式大差不差,其实都是系统设计的时候相互参考来参考去的。但是,Linux下通常用另一个术语——软链接!我们是网络工程师,Linux桌面相关操作直接跳过,仅对着黑乎乎的命令窗口来练习。 2.2 快捷方式(软链接)特点 1、删除软链接,原来的文件或目录结构等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2、删除原来的文件或目录结构,软链接还在,但立即失效。 2.3 快捷方式(软链接)命令 在Ubuntu系统中,软链接可以用ln命令进行设置,还记得--help吧?别忘了它。
内容依然很多,我们暂时留意选项值s即可。
很快,我们就建多了一个dev_conf_backup_link软链接指向dev_conf_backup。此时,如果用cd命令的话, 从软链接也能进入。
不过,从提示符来看会有差别,显示进入了dev_conf_backup_link目录,实际“增删改查”操作也是对dev_conf_backup目录进行操作。 这个请你自行尝试一下,比如在sw和router的同级目录下建一个fw的文件夹。 此外,删除原文件(目录)软链接不动,删除软链接原文件(目录),这些操作相信你现在都已轻车熟路了。请边操作边观察! 2.4 快捷方式(软链接)检查 都说Linux一切皆文件,怎么看一个文件是软链接呢?有时候我们可以根据颜色来判别,但并不是所有终端都有显示。我们依然回到ls命令,此时我们带上l选项值。 我们重回家目录。
现在我们尝试一下ls -l。
此时你会看到 dev_conf_backup_link -> dev_conf_backup,这就是软链接指向。 dev_conf_backup_link软链接文件指向dev_conf_backup文件(或目录)。 到这里,我们的一切实验都在wgsy用户的家目录中进行的, 这里的软链接比较少。不过实验环境中该账号能查根目录/。 以下画圈的就都是软链接。 三、目录文件软链接 ls -l命令回显中,有形式如lrwxrwxrwx的玩意儿,现在那些rwx我们先不要看,重点只看这个l,它在第一位,表示类型。 这里不要抬杠说“Linux一切皆文件”,否则就讲不通,陷入“尬聊”场面。rwxrwxrwx涉及到用户和权限,我们后面再说,先pass,这种做法叫适当的把一些知识点给“后置”。 四、本文总结 Linux的基础学习需要逐步让常用命令在脑中,手中形成机械记忆,因而我们需要走走停停,进三步退一步再进两步。(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吗哈?)本文的内容少之又少,说白了只有一条命令ln -s,构建软链接,即快捷方式。除了“软链接”外,还有一个概念叫“硬链接”,正如《红楼梦》中有贾宝玉也有甄宝玉一样,假作真时真亦假。关于“硬链接”,我这个网络工程师从来没使用过,先知道有这么个概念就好吧! 我读过的书、用过的物(持续更新) 祝贺!你终于看完了! 我全开源写作,不设任何付费阅读内容,内容有疑问随时交流,文章反复打磨! 欢迎关注点赞收藏评论交流,如果觉得特别认可,请打赏 1元 支持。感谢! 发布2022年10月于广东汕头 更新2022年10月于广东汕头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