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e评测体验
他说,“我们的社区不太关注信息原本的价值,我只在乎信息是否能给对的人看到,同样的吐槽的东西给对的人看到也能得到心理反馈,信息价值是一个相对化的东西。比如豆瓣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信息平台,Same 绝对不是,更是一个偏生活化,娱乐化的平台。” 建群也是 Same 之后完善信息结构要做的,这事我老早就知道了,但它们这个功能现在还是没放出来。许旭恒这里给出的解释很值得想要做群组的创业者思考: 目前把内容转发给一个人(还是陌生人)的意义不大,但群这个功能还没有找到一个好的契机放出来,产品的节奏需要把握。建群的话需要重点考虑两个逻辑,一是建群的方式自不自然,Q 的建群跟微信的建群很不一样,QQ 偏向组织性,微信偏向事件群,也有很大的优势(人拉人的方式不需要解决发现群的问题);二是发现群的方式,它决定了你的群有没有独特性,陌陌就是以地理位置的方式发现群的。 原以为以主题统领信息结构的 Same 建群方式是自然的,但操作时“主题群组-分享-交流”的体验流程还是有很多困难,难在频道的大小不可控,导致使群大小、形态、讨论内容、目的性变得不可控,人太多群就丧失了它的意义。本来是Same是剔除关系的,而群又是重构关系的,重构关系的过程中,群的出现要不要那么快,还需要再斟酌。 总的来讲,许旭恒希望团队的努力能赋予产品三个特征, 宽大。社区要有它的厚度,内容上跨度大,这点 Same 做得还不错,以后还会有更多的玩法,比如接入计步器,LBS 频道等等。 单纯。单纯就是单纯。 深刻。有它的情怀,以及对人性的思考,能让普通用户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一百个人长得都差不多,唯有思维模式是不同。许旭恒觉得这点还没做到。 “Same 看起来非常大,内容非常多,但作为一个技术开发者,我希望我做的是某个积木的一小块,不停推出不同颜色的积木,有一天我会能把这些积木都交给用户,用户用这些积木组建创造更多他们觉得好玩,有价值的东西。” 至于“那么商业化呢,“这个问题还为时过早,社区过早地商业化会把产品框得很窄,变得很脆薄,只能走向导流,而如果只是做趣味化的东西,也会把其它东西都冲掉。” 这是 same 上用投票来写诗”的频道,得亏用户想得出来这么玩。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