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linux下的vi命令
vi命令用来进入vi编辑器,vi编辑器是所有Unix及Linux系统下标准的编辑器,它的强大不逊色于任何最新的文本编辑器。本篇文章就来带大家了解一下linux下的vi命令,简单地介绍一下它的用法。 程序员必备接口测试调试工具:立即使用 Apipost = Postman + Swagger + Mock + Jmeter Api设计、调试、文档、自动化测试工具 后端、前端、测试,同时在线协作,内容实时同步 vi编辑器是所有Unix及Linux系统下标准的编辑器,它的强大不逊色于任何最新的文本编辑器。 vi的工作模式 基本上vi可以分为三种状态,分别是命令模式(command mode)、插入模式(Insert mode)和底行模式(last line mode),各模式的功能区分如下: 1、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 控制屏幕光标的移动,字符、字或行的删除,移动复制某区段及进入Insert mode下,或者到 last line mode。 2、插入模式(Insert mode) 只有在Insert mode下,才可以做文字输入,按「ESC」键可回到命令行模式。 3、底行模式(last line mode) 将文件保存或退出vi,也可以设置编辑环境unix命令框,如寻找字符串、列出行号……等。 vi的一些基本操作 1、进入vi 在系统提示符号输入vi及文件名称后,就进入vi全屏幕编辑画面: 例如: $ vi myfile 登录后复制 不过有一点要特别注意,就是您进入vi之后,是处于「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您要切换到「插入模式(Insert mode)」才能够输入文字。 2、切换至插入模式(Insert mode)编辑文件 在「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下按一下字母「i」就可以进入「插入模式(Insert mode)」,这时候你就可以开始输入文字了。 3、Insert 的切换 您目前处于「插入模式(Insert mode)」,您就只能一直输入文字,如果您发现输错了字,想用光标键往回移动,将该字删除,就要先按一下「ESC」键转到「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再删除文字。 4、退出vi及保存文件 在「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下,按一下「:」冒号键进入「Last line mode」,例如: : w filename (输入 「w filename」将文章以指定的文件名filename保存) : wq (输入「wq」,存盘并退出vi) : q! (输入q!, 不存盘强制退出vi) 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功能键 1)、 插入模式 按「i」切换进入插入模式「insert mode」,按"i"进入插入模式后是从光标当前位置开始输入文件; 按「a」进入插入模式后,是从目前光标所在位置的下一个位置开始输入文字; 按「o」进入插入模式后,是插入新的一行,从行首开始输入文字。 2)、从插入模式切换为命令行模式 按「ESC」键。 3)、移动光标 vi可以直接用键盘上的光标来上下左右移动,但正规的vi是用小写英文字母「h」、「j」、「k」、「l」,分别控制光标左、下、上、右移一格。 按「ctrl」+「b」:屏幕往"后"移动一页。 按「ctrl」+「f」:屏幕往"前"移动一页。 按「ctrl」+「u」:屏幕往"后"移动半页。 按「ctrl」+「d」:屏幕往"前"移动半页。 按数字「0」:移到文章的开头。 按「G」:移动到文章的最后。 按「$」:移动到光标所在行的"行尾"。 按「^」:移动到光标所在行的"行首" 按「w」:光标跳到下个字的开头 按「e」:光标跳到下个字的字尾 按「b」:光标回到上个字的开头 按「#l」:光标移到该行的第#个位置,如:5l,56l。 4)、删除文字 「x」:每按一次,删除光标所在位置的"后面"一个字符。 「#x」:例如,「6x」表示删除光标所在位置的"后面"6个字符。 「X」:大写的X,每按一次,删除光标所在位置的"前面"一个字符。 「#X」:例如,「20X」表示删除光标所在位置的"前面"20个字符。 「dd」:删除光标所在行。 「#dd」:从光标所在行开始删除#行 5)、复制 「yw」:将光标所在之处到字尾的字符复制到缓冲区中。 「#yw」:复制#个字到缓冲区 「yy」:复制光标所在行到缓冲区。 「#yy」:例如,「6yy」表示拷贝从光标所在的该行"往下数"6行文字。 「p」:将缓冲区内的字符贴到光标所在位置。注意:所有与"y"有关的复制命令都必须与"p"配合才能完成复制与粘贴功能。 6)、替换 「r」:替换光标所在处的字符。 「R」:替换光标所到之处的字符,直到按下「ESC」键为止。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