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爱用的 App,都用卡片式设计?
因为卡片是内容盒子,所以把它们用作行为号召再适合不过了。卡片最主要的行为其实就是卡片本身。比如苹果设备上的 AirDrop 功能,当收到数据传输的接收请求时,带有通知的卡片会自动跳出,让用户选择接收或拒绝数据传输。 无论是哪个选项,你只需要操作一次。图片来源:Apple 4. 工作流程利用卡片,还可以简单地将一堆任务归类。要说很好的案例不得不提 Trello。在 Trello 看板界面可以添加很多卡片,每个卡片都代表独立的一项任务。 五、不适用卡片的情景1. 同类内容对于不需要太多用户交互的同类内容,不推荐使用卡片。可快速扫览的列表(或栅格)则是比较合适的选择。 左图中,卡片会分散用户注意力,阻碍用户快速扫览。图片来源:Material Design 在图片集或相册中,也不推荐使用卡片。展示图片集,栅格本身就是简洁轻便之选。下图是一个示例。 左图:图片中加入卡片。右图:直接使用栅格视图。图片来源:Material Design 2. 大屏幕基于卡片的信息设计可能在小屏幕上非常适用,但若在大屏幕上,就会感觉像一个无法辨识边界的杂乱组合。从视觉角度来看,看起来还不错。但一些客观指标方面,比如阅读速度或阅读理解方面,就显得十分差劲了。下图是大屏幕上的 Pinterest 页面。 3. 再设计现有 app熟悉并认为某个 app 简单易上手的用户,可能会一时不太愿意接受新的视觉逻辑。一定要从用户角度出发,了解其需求。知道他们的需求后,再可以通过设计测试逐渐地再设计现有 app,到时候你就能看到变化了。 结束语通过这篇文章,我希望各位读者能明白为什么卡片设计越来越流行。我也相信,卡片设计在短期内还暂时不会被淘汰,毕竟卡片是设计持续用户体验最灵活的布局之一。 现如今,用户希望快速地发现有用信息,无论在什么设备上,卡片的反馈总是很好。而且较好的用户体验永远都是「以人为本」。 作者 | Nick Babich 软件工程师,关注 UI 和 UX。 翻译 | Jorri 题图来自 Teambition 原文链接 Using Card-Based Design To Enhance UX,已获原作者授权翻译。 本文由让手机更好用的 AppSo 出品,微信号 appsolution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