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互联网巨头运营“一张全国覆盖的LoRa网络”是臆想?
独立建设和运营“一张全国覆盖的LoRa网络”可能性不大,但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依然有机会和能力作为整个LoRa产业生态推进主力,进而在物联网产业链中形成自己的话语权。笔者曾在《腾讯与LoRa:互联网巨头的物联网生意经》一文认为LoRa产业生态是互联网巨头布局物联网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当然通过互联网巨头强大的平台级能力,将在LoRa产业生态中也成为核心角色。 1. 为LoRa网络部署运营赋能 在今年3月底阿里巴巴宣布全面进军物联网的发布会上,阿里云IoT的物联网产业布局树状图比较引人注目,大家注意到其网络层面的布局主要是发布了LinkWan平台,这一平台可以为LoRa网络的部署和运营提供赋能。 在笔者看来,“今天每个家庭都有WiFi网络,未来每个企业都有LoRa网络”这一口号非常准确的反映出阿里在LoRa领域的诉求。每个企业都有LoRa网络,就像每个家庭都可以买一个WiFi路由器,自行去配置形成一个家庭互联网网络,这样的场景已经实现;那么,如果每个企业都可以购买一个LoRa网关,自行配置后很快就形成一个企业级物联网网络,让LoRa网络部署超级简单。 此等场景实现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实现LoRa网关配置和维护的简单化、傻瓜化,这样才更容易实现“每个企业都有LoRa网络”。早在数年前,荷兰一个爱好者团队提供了一个名为TTN的LoRa网关简单接入平台,任何拥有LoRa网关但没有相关网络配置能力的爱好者均可在TTN平台注册,通过TTN提供的各类运维工具进行网络管理,目前已有超过3300个网关连接在该平台上。而阿里推出的Link Wan可以看作是一个增强版的TTN平台,实际上为所有想搭建物联网网络的企业和个人提供落地加速赋能的工具。类似的,互联网可以通过这样的云化平台,为所有大大小小LoRa网络建设运营商提供赋能,从而实现“每个企业都有LoRa网络”的愿景,可以说是让“人人运营商”成为现实,这样对于产业生态杠杆作用比自身去部署一张全国覆盖的LoRa网络要大得多。 2. 整合大量分散化的LoRa运营商资源 正如前文所述,LoRa的灵活性给产业界更多创新机会,大量分散化的企业可以参与到LoRa网络运营中。但是,这一局面带来的是一个非常碎片化和标准各异的结果,而互联网巨头在这一领域中可以发挥其云化平台能力的优势,将这些分散化的运营商资源整合起来。 这是一个“星星之火向燎原之势”发展的过程,即开始基于大量分散的行业应用,按需部署小范围的LoRa网络,这些小范围的LoRa网络运营商一般规模不大,可能无需自建专门的核心网、网管、计费系统,可以借助第三方现有的云化平台就能快速实现网络运营,这个云化平台就可以由TTN或LinkWan来承担。随着应用的增多,网络部署会逐渐密集起来,且有可能连成一片或有所交叉,此时这一平台上就可以进行网络资源的管理和调配,在遵守一定规则情况下可以实现不同运营主体和用户之间的网络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假以时日,大量分散的LoRa网络完全有可能形成城市级覆盖,当然这是一个渐进式过程,让星星之火最终形成燎原之势的,则是背后这个第三方云化平台。 笔者觉得,这种模式可以类比云计算的模式,即每一个LoRa运营商无需自己部署核心网、网管平台以及计费系统,而由互联网巨头提供这一平台,按需使用、按需付费,既降低了部署平台的成本,也能享受互联网巨头提供的强大平台级能力。每一个分散化的运营商部署接入网部分,这部分有专门的LoRaWAN标准规范,而在回传后采用互联网巨头提供的云化平台,则在核心网部分有这一云化平台统一规范,一定程度上保证LoRa网络端到端标准化。由于LoRa的核心网、网管、计费系统有互联网巨头IT人员和能力的保障,可以形成一个具备处理超大连接物联网网络能力的大系统,这是产业链其他合作伙伴不具备也需要的。当然,对于互联网巨头来说,这一云化平台业可以成为其实现LoRa中标准、产业影响力的载体。目前,阿里已推出LinkWan平台,可以预计加入LoRa阵营的谷歌、腾讯也会推出类似的平台。在这些工具和能力的驱动下,互联网巨头无需建设和运营LoRa网络,也可以整合LoRa产业链资源。 3. 规避各类问题,形成杠杆撬动作用 当日,除了第三方核心网平台外,互联网巨头在物联网标准、大型项目承接等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优势,这些都对物联网产业形成杠杆作用。不去做全国性LoRa网络的运营商,而是整合分散化LoRa运营商可以规避前文中所提到的5个问题,具体来说: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