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v4扩充之NAT技术
例如:假如你做了一个目的NAT映射,36.78.12.3 ---------------192.168.10.100 ,那么互联网用户访问36.78.12.3,就相当于访问了192.168.10.100的内网服务器,而且,操作系统漏洞那么多,别人一扫描,暴露了很多端口,然后探测系统版本,中间件版本,,数据库版本,如此等等。当然,有人也许会说,那你在防火墙上做访问控制不就好了,这样做不就增加了工作量,增加了防火墙的负担了嘛,因此,目的端口NAT,是省事省心的安全简便的做法。而且,当运营商分配的IP地址较少时,你的内网对外发布的服务较多时,可以使用一个公网ip的不通端口来NAT不用的服务,如下所示: 如此等等。但为了服务安全,建议是服务尽量分离,因为某项服务的故障可能会影响其他服务,因此较为分散的服务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 3.双向NAT 原理图如下: Client 1 : A 202.1.1.2 --------------------> B server 1.1.1.1 转换为 C:172.16.1.100 --------------> D server 172.16.1.2 这种双向转换,是将源ip及目的ip全部替换掉 源 202.1.1.2-------------访问---------> 目的 1.1.1.1 转换为 源 172.16.1.100 -------访问---------> 目的 172.16.1.2 表面上A---访问--->B ,实际上C----访问----->D 在服务提供方做,隐藏内部网络,只对外提供1.1.1.1即可,有人也许会问,那做目的NAT不就可以了嘛,为什么还要把源地址都要转换掉,我想可能是内部网络机密性较高,或者没有做目的NAT而是内部应用服务,不允许任意访问,而只允许172.16.1.100或者被转换的源地址访问吧。(此处感觉有点像VPN,从外部跳到内网访问内部服务器的感觉)。 4.总结: NAT技术不可否认是在ipv4地址资源的短缺时候起到了缓解作用;在减少用户申请ISP服务的花费和提供比较完善的负载平衡功能等方面带来了不少好处。但是在ipv4地址在以后几年将会枯竭,NAT技术不能改变ip地址空间不足的本质。然而在安全机制上也潜在着威胁,在配置和管理上也是一个挑战。如果要从根本上解决ip地址资源的问题,ipv6才是最根本之路。在ipv4转换到ipv6的过程中,NAT技术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相对其他的方案优势也非常明显。 【编辑推荐】
点赞 0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