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认为是工业互联网的“杀手级”应用,预测性维护为何发展不及预期?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作为工业互联网IIoT和边缘计算的重要应用之一,预测性维护大约在两年之前就已被寄予厚望。各大公司和初创企业都进行了重点布局,似乎都坚信预测性维护必将成为IIoT中少数的“杀手级”应用之一。 比如华为抓住市场痛点,选择从“梯联网”切入电梯运维领域。 ABB在班加罗尔设立了新的针对节能变频器的数字化远程服务中心,全年无休的远程访问位于最终用户工厂内的变频器,实现预测性维护和状态监测。 霍尼韦尔推出互联辅助动力装置的预测性维护服务GoDirect,海南航空成为全球首家采用GoDirect的航空公司。 空客则选择自建边缘计算和云平台能力,量身定做自用的预测性维护系统。 鉴于市场中的存量设备数目相当可观,绝大多数还没采用有效的预测性维护方案,而设备维护产生的费用超过设备总体生命周期成本的50%。谁不想用更好的手段来预防设备故障呢? 有权威机构预测,2022年之前预测性维护市场都会保持高速增长,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为39%。 两年过去了,预测性维护发展得怎么样? 最近贝恩咨询发布了一份报告,总体上阐述了一个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核心观点:预测性维护的发展不及预期。 任何事情的发生和演进,都有其必然的原因。预测性维护作为工业互联网的典型应用,分析它的发展现状对于整个领域而言,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因此在本文中,你将看到:
1. 现状摸底 工业设备的维护维修大致分为3种手段:
GE在两年之前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令人记忆犹新——调查结果显示大批的工业企业正在走向预测性维护的“怀抱”。 从内部来看,预测性维护用于优化生产操作,将会带来20-30%的效率增益。从外部来看,设备制造商如果引入预测性维护服务,则有可能扭转当前竞争业态。 从战略角度评估,预测性维护代表着工业服务化和未来商业模式转变的历史选择。 尤其是云平台、边缘计算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开启了用最新技术改变预测性维护市场格局的机会大门。 以上几点综合考虑,各类公司纷纷抢滩预测性维护这方“沃土”,理所当然。 虽然对预测性维护的发展仍然坚定看好,但是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预测性维护真正发挥效用的时间比预期的要长。 2019年初,贝恩咨询对600多名欧美企业高管进行了调查,很多客户对于预测性维护的期待,已经由热衷更趋理性。 预测性维护解决方案的实施过程比预想中更困难,从数据中提取有价值洞察的难度更是远超想象。 对比贝恩咨询在2016和2018年分别进行的两次调研,真正实施和计划采用预防性维护方案的企业比例都有所下调,虽然大家对于预测性维护的未来都深信不疑,但相比2016年调研得到的红色虚线,很多企业都调节并减缓了预测性维护的推进节奏。 对于预测性维护在方案推进中面临的困难和风险,大家的判断更趋于客观。很多企业除了担心安全性、投资回报分析、IT与OT难以融合之外,对于技术知识的欠缺、数据的可移植性、供应商的风险以及方案切换中的变数,都进行了重新评估。 从现实情况上来看,虽然提升工业互联网的安全性、加速IT与OT的彼此融合、给出确定性的投资回报分析,一直都是企业关注的问题。但两年过去了,这些方面似乎仍旧没有取得预想中的进展。 从应用实施的优先级上来看,预测性维护处于第一阵营的地位没有变化。然而,质量控制超越了预测性维护,成为最受企业青睐的工业互联网应用。另外,设备远程监控、生产现场的资产追踪也成为热门应用。 服务商和供应商推进预测性维护的意愿,比作为客户的工业企业更为强烈。或许是因为相比于设备远程监控,预测性维护有更大的盈利潜力,因此处于供应商一头热的象限。 很多企业还乐于尝试与设备维护相关的增强现实或虚拟现实应用,但供应商数量和能力有明显不足。 从国内情况来看,与国外有所不同,但整体上可供借鉴。 再来看看市场的整体情况。 预测性维护市场,乃至整个工业互联网市场,被不少企业持续看好。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