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子弹短信下架的资讯流,怎一个“鸡肋”了得
如果这个功能不合我的胃口,反正子弹短信也有键盘,我不用语音就得了。但是上面这位产品创始人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产品设计思路却足以让人警惕:如果我们发现某个功能有问题,就开发一个新的功能来解决这个问题。 这是万万要不得的。 甚至这就像是当你要圆谎的时候,需要用一个更大的谎言,来覆盖现有的谎言。如果你发现现有的功能,乃至产品逻辑出了问题,先停下手头的工作,站在当下的基础上来解决这个问题,或者给出更好的方案才是正经的,而不是急于反驳。 不过,从子弹短信“快如子弹”的融资进度,媒体曝光,下载量像过山车一样高开低走的诸多情况看来,开发团队现在没有时间,也没有耐心去仔细的构想产品逻辑到底有没有问题。 所以,就算有很多粉丝都已经提出了“资讯流”是一个完全不知所谓的功能,建议把它去掉,或者至少做更多的调整和打磨,子弹短信团队也只是耐心的在官方微博以及论坛帖子下面回复说: “感谢您的建议,我会反馈到产品部门,他们会综合考虑,再次感谢您对我们的帮助与支持。”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立一块牌子,说这里是用来赚钱的 很多针对子弹短信的产品分析已经注意到了资讯流这部分,它显得十分突兀,但既然在刚开始很吸引眼球的阶段它还是一个很正面的案例,那自然也少不了很尬的那种分析,说为什么要有这样的设计。 其实我觉得目的已经很显然了,这部分资讯功能就是为了给自己今后的生存找到一个盈利方向。我们当然也能理解这种努力,如果信息流真的成为大家使用子弹短信的一个理由,并且能够增加用户粘性,那么它确实能够为企业带来一定的自我造血的能力。 但是在子弹短信这款产品当中,至少是截至目前来看,信息流在里面所嵌入的状态实在是太生硬了,就像是插了一个网页框架(iframe)一样不自然,跟其它功能之间的结合几乎是零。这就好像是立着一块牌子,说这个位置就是我用来赚钱的地方。这样大家还会过去用吗? 航通社曾经在滴滴顺风车出事的时候,问过为什么做专车的、做天气的、航旅纵横、支付宝都曾经动过社交的心思。当时的答案是: 单纯做工具是等死,活跃度换不来钱,迟早会以烧光钱作为结局。做社交相当于“找死”,仅仅“初衷是好的”,却给自己平白添了一大堆麻烦。 那该怎么办呢? 我们要牢记工具做社交的本意是为了保持活跃,增加留存和停留在应用内部的时间,带来更多的盈利机会。如果有其他替代手段可以达到相近的效果,那自然可以避免跳入社交的火坑。 这么看的话,如果说子弹短信做“资讯流”是为了增加主要的社交业务的粘性,整件事情将变得极为搞笑。在别人都觉得做社交能让自己起死回生的时候,你本身就是一个做社交的,你连一个聊天的功能都做不起来,你还能指望通过别的什么更有效的方式拉新促活? 目前“资讯流”这样的设置,只能是暴露出子弹短信团队对自身产品未来如何维持生存这件事,可以说是完全没有想法,先做了再说。 我非常欣赏子弹短信带来的一些“微创新”,之前也曾经写文章总结过。在大原则上,它将每一项权限开关都交给用户,在国产安卓的大环境中殊为不易;在外链分享过程中也不会人为添加各种阻碍,同时能保存加群之前曾经的群聊记录。后来也有人提醒我,它的“扫一扫”界面直接把自己的二维码放进来,解决了“我扫你”还是“你扫我”这一世纪难题。 你看,这些改进和坚持,都很锤子。怎么说呢,就像是在大军压阵之下,仍然能有上城楼顶端,挥挥羽扇又抚琴的心思。 但是,现在差不多所有人都知道子弹短信的背后是一座“空城”了,那么这“空城计”到底还使不使得出来? 如果按照老罗对团队的要求,都能给 OpenSSL 捐款了,那版权问题大概是不会出现在一个打磨好的产品上的。但现在问题有了,只能说明他们已经顾头顾不了尾,快要坚持不住原本那么优雅的节奏了。这可真不是什么好兆头。 相关阅读: 亚马逊放弃AI招聘工具,人工智能依然不能取代人类招聘员 AI芯片的挑战者来了 华为“达芬奇”项目浮出水面 Google AI 最新应用,成功辨识肿瘤突变影像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