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美国上线“自由职业者版Linkedln”:深耕海外10年 曾负责微信出海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文丨铅笔道记者 刘小倩
注:张粟洋承诺文中数据无误,为内容真实性负责。铅笔道作客观真实记录,已备份速记录音。
这一次,张粟洋的创业始于纽约曼哈顿WeWork的四个工位。设计师、私人教练、插画师... ...这里天然聚集着一群特殊而有趣的人群——自由职业者。张粟洋的创业项目“达人卡”,正是围绕这样一个群体展开。 海外市场,这是张粟洋最为熟悉的领域。他自己曾成功推动3家公司的4个海外项目从0到1落地,以及1~100的扩张,如今他决定将当初的大公司内部创业经验“变现”,再次踏上创业路。 张粟洋的第一次从0到1,始于华为。24岁,从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进入华为,他就在华为研发平板电脑,比IPAD问世还要早1年。当时,他还获得部门领导力挺,公司甚至投资数百万元为产品开模。他非常骄傲,可现实却打脸,国内根本卖不动。 不得已的情况下,他主动请缨踏出国门,直奔西欧,搭团队,落地执行方案,从而实现从无到有,再到累计拿下2200万欧元的订单。 第二次从0到1 再战海外市场,发生在3年后的腾讯。当时,腾讯想从“海外进口”到“海外出口”的战略延展,开始瞄准东南亚,做QQ浏览器和WeChat的出海。 这次,他南下,直击腹地。当他了解到当地的手机大多来自深圳出口时,第二天立马飞回国内,直接跟出厂商聊合作,内置软件。 操作WeChat出海业务时,他又换了一种思路,请当红明星代言。起初,对方报价很高,后来,张粟洋每天都去工作室蹲点,终以不到十分之一的价格和部分资源置换成交。团队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WeChat便拿下500万用户。 第三次则是1~100,但依然在他所擅长的海外市场。2015年,某游戏公司准备上市,老板找到了朋友张粟洋,希望他在上市前为公司海外游戏的营收增长带来一个漂亮的指数型增长曲线。 “我主要做两件事:一是海外本地用户流量的开源;二是付费率及利润率的提升。除FB、网盟等投放渠道外,海外本地流量从日新增小几百到上万。此外,我还整合了近100种本地支付渠道,在原有的信用卡之外,我还陆续开发了包括ATM充值、短信充值,及上门收取现金等。”在张粟洋助力之后,公司的海外用户付费渗透率从0.23%提升至2%。 在经历三段成功的内部创业经历后,张粟洋有了自己创业的念头。 当时,他脑子里只有一个目标,先活下去。于是,他开始从事游戏出海。之前积累的资源和经验让他在创业初期如鱼得水,然而,不久后,外面的世界变天了。 2016年底,国内竞争趋于白热化,大批创业者在没有做足准备的情况下被迫选择出海,均以失败告终。”张粟洋解释道,要知道大多数国内创业者都是坐在家里往facebook上投广告,根本没有国外本地化运营的经验,自然难以成功。 张粟洋的项目虽然活得不错,但这群“跳海者”无形中提高的获客成本,却将有限的利润逼入墙角。在维持东南亚项目发展的同时,他把出击美国的前奏敲定。“团队需要的是一款全球性的产品。”这一次,他目标更加清晰。
在美国初期做本土化运营的过程中,张粟洋注意到了其中一个很活跃的群体——自由职业者,即自己雇佣自己的人。 就美国地区而言,过去4年,自由职业者人数增长了近400万,新增人群主要为90后,甚至是95后。他预计,2019年,这一数值将突破5600万。 不同于大众印象中的传统的自由职业者,他们可能处于失业或者就业状态不稳定。这个群体属于“新一代90后的自由职业者”,这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呢?在他的眼中,自由职业者不喜欢去公司上班,希望通过自己的爱好或者特长来养活自己,以模特、歌手、艺术家、小企业主为代表。 同时,有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可测量地区的自由职业者总产值已经达到1.5兆亿美金。 虽然总产值巨大,但基于个人业务的盈利模式也难以一直保持增长。日常焦虑成为了大量个体经济下自由职业者的真实状态:业务不稳定、社交圈子小、个人品牌成长难。 在这群人中,有一个小姑娘给了张粟洋灵感。小姑娘是一个90后的台湾裔美国人,热爱文字和穿搭,经常会在各个社交平台上发表自己对时尚的看法。然而这样的生活,并没有相应的收入。每天泡在咖啡馆,陪伴她的是最便宜的黑咖啡。 这不是个例,这个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还很难养活自己。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