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种常见的数据分析模型
产品和运营同学如何才能对网站每天的PV、UV、DAU等总体数据有一个直观的把握,包括它们的数值以及趋势?面对复杂的数据,单从数字来看,不仅效率低下,而且难以直观的发现数据背后所展现的趋势,应该怎么办?当做了第三方付费渠道推广后,运营同学如何才能有效比较不同渠道带来的流量? ? 6. 用户分群分析模型
? 7. 黏性分析模型
黏性分析能帮助更科学全面地评估产品及其功能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留存策略。 ? 8. 归因分析模型 归因分析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广告效果的产生,其功劳应该如何合理的分配给哪些渠道。常见的归因分析方法有:线性归因、首次归因、末次归因、基于位置归因、时间衰减归因等。
假设一个丹丹购买口红的场景,在依次浏览了头条、微博上的广告后,她参加了小红书上的注册促销活动,又收到了优惠券,于是在百度上搜索App,完成下单购买。 如果按照ROI分析的逻辑,我们会把所有的权重算在百度这一渠道上,这是典型的以偏概全。 ? 9. 分布分析模型
它可以展现出单用户对产品的依赖程度,分析客户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段所购买的不同类型的产品数量、购买频次等,帮助运营人员了解当前的客户状态,以及客户的运转情况。 如订单金额(100以下区间、100元 - 200元区间、200元以上区间等)、购买次数(5次以下、5 - 10次、10次以上)等用户的分布情况。 产品优化和运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我们需要不断监测数据,调整产品设计或运营方法,然后继续监测效果。 ? 上述分析模型在分析用户行为,进行用户画像构建有很大的应用。通过这些分析,企业可以很直观的了解到用户从哪里来,以及进入网站、平台后进行了哪些操作,什么情况下进行了订单支付等。并且通过这些数据,企业运营者可以不断优化网站和商品的设计、运营和推广的模式从而最终转化为企业利润的增长。 注:本文参考了神策数据、GrowingIO关于数据分析模型的介绍文章以及DataFocus的关于数据分析八大模型讲解视频 ? 关注微信公众号:大数据学习与分享,获取更对技术干货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