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除了扫黄还能做什么?“裸奔”的数据时代我们该如何应对?
假如把175ZB全部储存在DVD光盘中,DVD叠起来的长度将是地月距离的23倍,能绕地球222圈!
其实海量的数据
预计到2025年,全球每年产生的数据将从2018年的33ZB增长到175ZB。这数据有多庞大? 假如把175ZB全部储存在DVD光盘中,DVD叠起来的长度将是地月距离的23倍,能绕地球222圈! 其实海量的数据已经应用在生活方面、企业生产方面、政府治理方面。 配送小哥有了“飞毛腿”,下单后半小时到达 在生活方面,“外卖、生鲜商品通过手机一键下单,下单后在10分钟内完成打包,3公里内半个小时完成配送”。像“几公里范围内,半小时送达”这样的网购服务,隐藏在其背后的“快速配送密码”,正是运用大数据时空分析技术,模拟最优配送时间和距离后,在用户与门店之间匹配最佳配送员,并在发起配送后为配送员推荐精确到街巷级别的最佳路径,为配送小哥插上腾飞的“翅膀”。 留住好企业的“心” 在企业生产方面,企业是城市的血脉,城市是企业的身躯。近些年在深办企的经营压力,让很多企业萌生了搬迁的想法。“大数据+人工智能”加持的产业大脑成了政府留住好企业“心”的好帮手。 在政府数据应用中心、企业大数据库及风险级别研判中心的基础上,识别出制造业某些重点企业外迁风险,综合企业用电数据、物流快件数据等,预判外迁风险级别后,政府工作人员主导上门拜访企业,了解真实难点,专班制定帮扶计划,为企业“排忧解难”。 应用“潜在楼组“画像于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改造, 让加梯“快起来 在政府治理方面,大数据还可以让老旧小区加梯“快”起来。上海临汾街道按照数据模型,短短几个月就完成了老旧小区的37个楼组加梯。隐藏在加梯楼组背后的“治理密码”,便是将去年成功加梯的40个楼组信息导入数字驾驶舱系统,并从政治面貌、社区活跃度、享受公共服务情况等多个维度分析楼内居民,描绘出最有可能加梯的“潜在楼组”画像。社区干部针对性的开展群众工作,成果令人欣喜。 例如,基于路面违停数据的老城区停车空间科学选址,城市交通流量数据的道路潮汐车道启动等场景也早已应用在城市的建设管理中。 可见,丰富多样的数据让我们的城市“治理更精细”,“服务更精准”大数据风险分析,“生活更精心”。 大数据的应用让我们对数据技术有了更高的要求。经过多年各地数据中心建设和云计算技术发展,“数据量(Volume)”存储积累和“数据实时处理(Velocity)技术”方面得以实现。 未来,位于微笑曲线的两端高价值区域的“多样(Variety)”和“价值(Value)”将是大数据发展的下半场。 真实的城市瞬息万变,城市里存在丰富多样的数据 城市中的“大数据”通常是指社交网络、通信供应商的大型系统及大数据通道的其他传感器网络的高频模糊数据和来自政府、开放组织及企业的低频精准数据。 数据如何在城市建设与运营中发挥更多价值? 简单来说,就是要打通政府数据和社会数据,以人为本,将“低频精准”数据与“高频模糊”数据融合,应用于不同城市尺度场景中,让城市更“智慧”。 例如,疫情流调结合中微观的数据将政府住房数据和人口与运营商手机信令相结合圈定防疫范围;智慧信控融合中观的多方面数据,如道路设施数据、信号灯数据、摄像头道路流量监控数据解决堵车难题。 从数据到智慧,大数据这匹“千里马”更需要的是数据规划这位 “伯乐”。 数据规划好比“草船借箭”,是复杂环境下多源数据探查后的运筹帷幄,构筑成有价值导向的顶层设计,延长了数据价值链。 数据的全过程治理中,更需要全系列人才队伍,如数据采集、治理、分析、规划的工程师全范围协作。 面对复杂多样的发展环境,数据规划思维将渗透到城市运营的各个环节,让我们的城市变得更加“聪明”有“温度”!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