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小米先后用上,氮化镓技术到底是何方神圣?
众所周知,5G 属于高频率的通讯场景,5G 方案的频段相对于目前主流的 4G 频段更高。而美国力推的 " 毫米波 " 其频率则要更进一步。对于这种高频需求,传统的硅质似乎已经捉襟见肘。 随着今年 5G 手机的大规模推出、以及各国 5G 基站的铺设,和现有的硅和砷化镓的解决方案比起来。氮化镓则能提供更好的功率以及能耗比,也更能使用于 5G 宏基站。 不仅如此,5G 所需要的多重载波聚合,以及基站的功率放大器,氮化镓都可以占据一席之地,通吃 5G 的上下游产业链。 根据业内人士的预测,到 2023 年,氮化镓射频器件的市场规模将增长至 13 亿美元,最主要的增量也是来自于基站的应用。 而除了移动通讯领域,氮化镓可以做的还有很多。 譬如目前火热的物联网和机器人领域,节能、小型化、大功率必然是这一类产品发展的主旋律,而氮化镓可以完美符合它们的需求。 而在新能源方面也不可小觑,汽车、智能电网、太阳能发电、风电领域的控制器等需要高压测试的环节,都缺少不了它的身影。 而对于中国厂商而言,氮化镓也是一个 " 弯道超车 " 的机遇。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在第一代半导体的 " 硅 "(主要解决数据运算、存储)、二代半导体的 " 砷化镓 "(光纤通讯),全世界研发起点都比较早,但我国没有享受到研发红利。 在 2016 年科技部的 " 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 " 重点专项,其中就明确要求:实现以自主可控的氮化镓基射频器件和电路成套技术,推动我国第三代半导体在射频功率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如小雷所说,氮化镓在二十年前就已经用于 LED 业界,而 LED 领域正是我国的强项,虽然 LED 和射频器件领域并不太重合,但我国还是具备了一定的先发优势。 而在先发优势之下,我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010 年可自行研发生产氮化镓晶片、成本相比国际同行低廉很多。技术代差也从一代半导体的十年缩小到了三年。 并且,我国正在针对氮化镓的上下游进行全方位的攻关:上层的基底材料(如纳维科技)、中层的器件模组(如英诺赛科)、以及下层的系统和应用。近年来,随着氮化镓市场的扩大,各个环节都出现了大量的国内厂商。 当然,半导体产业化绝非一朝一夕之功,5G 的生态建设也注定会有挫折困难。但小雷相信在未来,我们听到 " 国产氮化镓 " 这个名字的机会将会越来越多。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