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度正在“吃”掉互联网,强化平台属性延伸用户价值
从简单的IM通讯工具进化为包罗万象的服务平台,等待微信的原本可能是这样一种常见的宿命:产品的功能越来越臃肿,导致用户体验出现不可逆的损害,最终以“巨无霸”的身份逐渐凋零。现实中却是另一种情形:微信的边界仍在持续扩张,几乎每年都有新方向的探索,但月活用户在高达11亿之后仍在继续增长。 可以给出的解释是,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用户时长已经取代流量成为互联网产品的生命线,如何占领更多的用户时间也就成了所有玩家需要思考的问题。微信给出的答案正是从超级APP过渡为超级平台,比如借助用完即走的小程序满足用户在社交之外的长尾诉求,同时基于社交红利吸引合作伙伴。 事实证明,这样的产品逻辑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巨头借鉴,不论是阿里系的支付宝小程序,还是背靠百度生态的智能小程序,以及美团、抖音等新崛起的互联网大户,都在尝试以小程序的形态构建一个相对独立的互联网生态。 智能手机厂商的组团反击,也在另一个维度上验证了“超级平台”对互联网旧秩序的冲击。早在2018年3月份,华为、小米、OPPO、vivo等头部手机厂商就联合推出了“快应用”标准,与小程序一样无需下载、即点即用,然后这些“快应用”出现在了通知栏、负一屏、信息流等浅入口中。 如果说超级APP林立的格局让互联网进入到了边界时代,诸如头腾大战等竞争也多半和边界相关。如今的互联网已然有着无边界的迹象,有了小程序这样的服务形态,用户无需在不同APP间跳来跳去,即便是社交产品也可以满足游戏、购物、娱乐等场景,以至于水火不容的智能手机厂商也要联合捍卫自身的话语权。 小度从智能音箱向家庭娱乐系统的演进,很可能借鉴了“小程序”的思路,但在本质上又有所不同: 一方面,小度属于独立于智能手机的硬件级入口,并且斩获了艾媒咨询评选的“2020最具投资价值智能硬件品牌”,趁势打造出内容和服务上的长板,进一步增强用户粘性和忠诚度,不乏在智能音箱上复制互联网生态的可能。 另一方面,小度占领的是家庭场景,既是优酷、抖音等渗透力偏弱的空白地带,又规避了与智能手机的赛道重合,有利于小度迅速整合互联网上的优秀资源,继而跑赢筹谋家庭场景的其他选手,逐步实现对家庭场景的收割。 沿循这样的逻辑,一个立足于家庭场景的超级平台正在快速成长,无边界时代的互联网出现了新的“收割者”。 04 写在最后 人工智能作为互联网下一幕的说法,几乎成了一种行业共识,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人工智能仍然被划分为纯粹的技术派,缺少改变用户认知的现象级产品。 小度所表现出的平台属性,以及对互联网服务的吸附效应,或许正在验证人工智能时代的另一面:人工智能和互联网的交融,正在发挥二者之所长,人机交互上的创新改变了用户连接服务的方式,同时人工智能的载体也是互联网服务的自然延伸。 经过两三年的实战和摸索后,智能音箱终于有了属于“新物种”的雏形。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