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搜索、UC浏览器被多个应用市场下架
比如一个男生回家,发现自己爸爸和自己媳妇在房间里独处。他冲进去一看,看到爸爸在给媳妇按摩,他就生气地问媳妇,你怎么能让咱爸给你按摩?咱爸把我含辛茹苦的拉扯大,应该你给咱爸按摩。然后媳妇就笑着说,没事,我给咱爸买了XX保险。 这种广告很硬,第一个独处的情节就是打擦边球,然后很硬地去卖广告。 做这种广告情节就是要离谱,只有离谱才能筛选出那批“智商不高”的用户。这种广告对你来说可能就像“秦始皇给你发短信,说我现在被封印了,给我打2000元帮我解除封印日后还你5000元”。你不是目标人群所以对它嗤之以鼻,但你爸妈那一代就可能会相信。 我们自己分析了一个常规的视频广告套路,跟好莱坞电影的结构有点像:第一步,主人公陷入了一个困境;第二步,靠他自己的力量解决不了问题;第三步,旁边的人讲了一个方法,帮主人公解决困境,主人公也随之变强;第四步,问你要不要也试试这个解决方案,如果你现在还不试试的话,你就比别人落后了。最后再加码个优惠之类的,比如现在下载再送你个电饭锅。 这套情节和理发店卖会员充值有什么差别吗?剧本也很容易,我们的编剧什么背景的都有,零门槛。 做短视频的,每过一段时间平台就会流行一类主题,不只是擦边球的会受欢迎,卖惨的、下沉的、土味的、炫富的,每个阶段用户就是爱看那个主题。比如之前有个很火的扶贫主题,一个人扶贫一个老大爷,给他饭吃给他买新衣服,这个时候大家就会感动,觉得好人一生平安。 扶贫情节完了之后这个人就去帮老大爷卖货,因为老大爷家里有个桃园,桃子滞销大甩卖,本来6块钱一斤,现在就老铁们5块钱一斤就行了。卖完桃子卖衣服、卖完衣服卖羊肉,比如羊肉25块一斤,其实拼多多上10块一斤,剩下15块钱就是广告费了。 用户以为是正能量扶贫,其实全都是策划出来的脚本。大家既然喜欢正能量,“正能量”的内容就会被批量生产出来。 没有人想推动这个行业 我不会把这个广告完全定义成“骗”,因为这些产品确实提供了借贷机会,是有价值的。假如我有急事但从朋友那儿借不到钱,借贷平台就能应急,而且它毕竟不是那种违法搞裸贷的。 但它确实隐瞒了一些东西,比如利息。你借钱的时候没问题,借1000元然后一年要600元的服务费,利滚利。在这件事上其实银行、贷款公司的做法本质上都是一样的,这是放贷这个行业本身的问题。 你去查一查这个行业,会发现全是大公司做的,什么360、百度、京东、平安全都在做。然后用各种方式去忽悠别人去转化,分好多梯度结算,第一层是下载或者注册、第二层是授信,一直能考核到是谁的用户把钱借出来这一层;越往后面回报越大。 京东金融那个飞机客舱上的广告本质上不算欺诈。我妈晕机想升舱但没有钱,一个老哥说我帮你弄点钱出来,“我出钱”后面那部分说清楚了是借贷行为。如果这个场景不是农民工第一次坐飞机晕机,而是生命垂危、借钱救人的话骂声可能就会小一点。 短视频平台上全是这类型的广告,之所以会爆就是因为被搬运到了微博上,传播的过程中离谱的部分被放大了,他们觉得你就是无条件诱导高利贷,所以就批评。但微博和抖音快手完全不是同一个受众群,微博没抖音快手那么下沉,他们觉得这不是我的价值观,但其实这就是抖音快手用户爱看的情节,要不然这广告就不会出现。 价值观这个事情你怎么去判断对错? 这个事情出来之后,金融、贷款广告基本都停拍了,要避一避风头。从经验来看,最近涉及飞机客舱、农民工这类要素的都会是敏感话题,有钱人推荐产品这个情节应该也不能拍了;接下来几个月贷款广告的份额会变少,因为品牌方也不敢投放了。最近金融广告应该会强调价值观积极阳光。 但过一段时间、风头过了,这类故事又会回来的,直到下一次又有哪个广告被转发到其他平台曝光。 从机制来讲,这个市场的进化是很慢的。它是几方的博弈,上面的监管、平台方,下面是用户、广告代理和我们这种制作内容的公司,这几方相互作用才能慢慢推动这个市场的变化。 平台和品牌对这种广告的审核之前都是放过去的,因为每个部门都有业绩考核。金融公司想今年借贷业务要做到大盘的30%,那就要靠短视频平台里的广告拉新,抖音快手也要挣这个广告费冲一冲收入。大家都是要吃饭的。 有决定权的人,没有动力推动它进步,大家就想着一起躲一躲就好了。之前就有一个广告因为色情擦边球被点名了,里面的演员被平台算法封杀了一段时间,甚至长相身高相似的其他演员都被封了,但过了一阵子就又回来拍了。 互联网的记忆跟鱼一样。 不考虑回报的话,我不会选择这个行业了 这个行业里,我给自己公司的定义就是内容批发商,就把成本压到最低给人批发内容。 从内容的质量上来看,除了特定的甲方,大多数人都觉得没必要提高质量,提高质量意味着提高成本。因为一个广告只投放一次,绝大多数广告又都是炮灰,大家要考虑成本的问题。既然是批量做内容,成本就要压的越低越好,几百块一个片子就够用了。 我感觉这个行业挺割裂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个行业是有意思的,它比别的行业更自由,你每天研究爆款是好玩的,想拍什么拍什么,别触碰太过的红线就行了。但你心里也清楚,很多时候你做的东西是很“弱智”的。 而且这个行业比一般做内容的更残酷。钱在哪里,竞争就在哪里。你投一个几百万的网剧可能回报最多几千万,但你在短视频广告这个行业里是有机会拿几百倍甚至上千倍回报的。 所以我们很累,要不断去想用户今天心情好还是不好,他们最近想看什么东西,他们会为什么样的内容买单,还要揣摩平台会给哪一类视频流量。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