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号打水漂重返地球,验证载人登月,阿波罗不敢这么玩
发布时间:2022-12-05 10:30:25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未知
导读: 在现代社会中,航天事业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这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话语权。从冷战时期开始,人类就把航天领域看作的是战争之外的“秀肌肉”手段,各种稀奇古怪的航天
在现代社会中,航天事业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这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话语权。从冷战时期开始,人类就把航天领域看作的是战争之外的“秀肌肉”手段,各种稀奇古怪的航天技术层出不穷。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自然也不能在航天事业中被人落下。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航天技术在许多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仅实现了载人航天,还在太空部署了自研空间站,这些傲人的成就也体现出了我国航天事业的稳步发展。 最近,嫦娥5号的先导实验飞船又“打着水漂”返回了地球,引发了世界的关注,因为这是一项美国阿波罗系列飞船都不敢轻易尝试的技术…… 什么是“打水漂” 航天器材的“打水漂”自然和我们在湖边玩的不一样。这里的打水漂只是一个借代用法,指的就是飞行器在进入大气层之后又离开大气层,在降落时期呈现出波形结构。 很多人可能觉得这样的降落模式没有什么用,因为航天器不论怎样都是要回到地球上,为什么还要在降落时上下跳动,白费精力呢? 其实,我国专家们之所以希望让嫦娥5号以这样的方式回到地球表面,目的就是为了确保航天器材的使用安全。 太空当中没有阻力,体型过大的飞行器在自主加速的过程中,很有可能超过既定的速度阈值,如果在这时直接进入大气层内部,就很有可能产生与空气的高速摩擦,最后导致飞行器出现因为高温而产生的磨损。 这样的磨损在飞行器返航过程中无疑是十分致命的。 在我国掌握打水漂技术之前,飞行器在返航的过程中普遍会利用到火箭反推的技术,来给高速下坠的飞行器降速。 但嫦娥5号的体型比我们之前发射的飞行器要大上很多,无法套用曾经的减速模式。因此我们只能在嫦娥系列飞船上试验“打水漂”技术,以确保飞行器的安全返航。 阿波罗的打水漂技术 其实,打水漂技术并不是我国的原创。早在阿波罗登月计划期间,美国人就误打误撞的实现过一次打水漂,他们给这种飞行模式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二次进入”。 根据目前已经曝光的材料来看,美国人总共只实现过两次二次进入技术,分别在阿波罗4号和阿波罗11号上完成。 但是,飞船的飞行报告却表示这两次二次进入技术的实施都是有着偶然成分的,美国人只是在飞船下坠的过程中临时改变了降落方向,从而导致飞船意外的实现了“打水漂”。 在阿波罗计划结束之后,美国人在后续的航天器开发当中再也没有使用过类似的技术,因为他们知道阿波罗飞船在返航的过程中其实是走了好运,如果那个水漂没打成,整个阿波罗计划估计就要破产了。 为了安全,美国人只能采用造价更高的火箭反推返航技术,这在某种程度上也限制了美国航天器材的进步与发展。 即便如此。美国人还是不愿意把这项半成熟的技术公之于众,他们没有掌握的东西,自然也不想让其他国家得到一丝一毫的了解。 我国的“打水漂”技术 虽然美国不愿意分享他们的经验,但是我国的科学家们还是通过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实现了打水漂技术的稳定实践。 我国的科研人员们在航天器的底部制造了一个类似锅盖的结构,这个结构由高强度的金属锻造而成,表面十分光滑,有着极强的抗打击以及抗高温能力。 在返航期间,这个结构会在大气层中逐渐燃烧殆尽,它就像一面盾牌一样,保护了飞行器的所有动力系统。 在盾牌烧完之前,飞行器就会重新调整方向,再次离开大气层,完成一次卸力,随后以一个较为稳定的速度第二次进入大气层,用一个相对较小的摩擦力对地面进行俯冲。 这样的方法虽然听上去十分简单,但真正实践起来却困难无比。我国的相关人员也是花费了很大的心力,才在嫦娥5号的先导实验飞船上完成了这一伟大成就。 打水漂的意义 很显然,打水漂这项技术是我国的科研人员们研究出的一种安全手段,有了它,航天器的降落将会安全很多,而且航天器的具体体型也能够突破一定的限制。 目前,打水漂这一技术也是世界公认的载人航天最佳返回手段,但这项技术背后的超高技术要求,也使得不少国家望而却步,目前世界上也只有中美两国实现过在太空中“打水漂”。 我国的目标自然是在航天领域拔得头筹,虽然美国曾经在几十年里都主导着世界的航天格局。但我们作为后起之秀,也已经在许多方面超过了美国。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可以实现像阿波罗那般的伟大计划,在月球甚至其他星体上留下中国人的足迹。 结语 在当今这个时代,各国之间的较量都是在科技层面展开的,因此,快速在多个领域实现科技突破,就是掌握时代话语权的最好方式。 中国在几十年来的发展中,已经摘掉了贫弱落后的帽子,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大国。这一次,我们实现了美国人不敢轻易尝试的“打水漂”技术;下一次,我们也一定能够在其他领域超过老牌发达国家,实现民族的科技复兴。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