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初次观测到罗斯比波的二次谐波产生现象
发布时间:2022-12-10 10:00:22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转载
导读: 罗斯比波又称行星波,是在旋转流体中以科里奥利力为回复力沿纬向传播的横波。其基本原理如图1所示。罗斯比波的时空尺度极长。其波长与载波流体的尺度相当,波动周期比载波流体的旋转周
罗斯比波又称行星波,是在旋转流体中以科里奥利力为回复力沿纬向传播的横波。其基本原理如图1所示。罗斯比波的时空尺度极长。其波长与载波流体的尺度相当,波动周期比载波流体的旋转周期长。相关探测需要在长时间段内对来自多个经度扇区的载波流体进行连续和同步的监测。此外,罗斯比波的耗散性和瞬态性让相关探测更具挑战性。这些困难使得罗斯比波成为近地空间中为数不多的在理论上先被预测之后才被观测到的现象之一。 罗斯比波在塑造地球、太阳和其他天体的大气、海洋和等离子体的天气和气候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非线性行为被用来解释天体的一些重要过程和周期性,例如,太阳表面磁结构的一些准周期性、地磁场的长期变化。这些非线性行为中最低阶的是二次谐波产生。在这个过程中,波与自身非线性相互作用,产生具有两倍频率和波数的新波。作为一个波的原型行为,该机制广泛用于无线电通信和非线性光学,例如,通过红宝石激光器产生蓝色激光(图 2)。多年来,罗斯比波的二次谐波产生行为得到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支持,但并未被实际观测到。 ![]() 针对罗斯比波观测技术上的困难,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太阳活动与空间天气重点实验室领域科学家何茂盛研究员及其合作者利用来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子午工程漠河站和同纬度上德国朱利叶斯鲁站的流星雷达观测,发展了行星尺度波动的双站台探测技术。利用该技术,何茂盛等发现了2019年1月平流层爆发性增温事件前后地球中层大气中由罗斯比波引起的一系列扰动。其中,有两个扰动周期分别为16天和8天。这两个扰动的时间演化、频率和波数关系、以及双谱和双相干分析(bispectral and bicoherenceanalysis)都表明,它们分别对应着一个罗斯比波正态模及其二次谐波产生。此外,作者对双谱和双相干提出了新的物理解释,将其分别解释为能量的供给和接受双方之间的一个复协方差和复相关系数。 该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