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4阶段预想,2100年前全太阳系资源开发
发布时间:2023-09-05 11:30:27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转载
导读: 尽管地球是人类的发源地,但我们不会一直停留在这个摇篮中。这是俄国最著名航天先驱,奇奥尔科夫斯基的名言,如今当美国还在热衷于争夺地球上越来越少的各类自然资源时,中国已经把目光
尽管地球是人类的发源地,但我们不会一直停留在这个摇篮中。这是俄国最著名航天先驱,奇奥尔科夫斯基的名言,如今当美国还在热衷于争夺地球上越来越少的各类自然资源时,中国已经把目光投向了广阔的太阳系,并且提出了从现在一直到2100年的远景开发规划,计划在2100年前实现全太阳系的资源开发。用网友的一句话说就是: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据中国航天报日前报道,中国科学院院士、航天科技集团研究发展部部长王巍以及他带领的团队,花费近3年的时间进行战略论证和关键技术探索,在“太空经济论证研究”和“地月经济区”两个概念之上,组织完成了《太空资源开发与利用技术》的发展战略论证,而这一计划被称为“天工开物”计划。 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上看,自然资源的储量以及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将会决定人类文明所能达到的极限,而地球虽然依然有着各种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随着人口的极速膨胀,地球所能承受的人类经济规模越来越接近极限。不过,就在我们所居住的太阳系内,就有着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可供我们开采和利用,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太阳系以内的各类资源,无疑将会促进人类文明获得全新的发展。 根据人类的观测统计,目前已知的太阳系内小行星总数约为130万颗,这些小行星大多集中在火星与木星的轨道之间,其中靠近地球的所谓“近地小行星”大约有3万颗左右。其中“小行星数据库”(Asterank)仅对其中的997颗小行星进行了观测和统计,并且进行了价值估算,估算认为这些小行星中有大约701颗价值超过100万亿美元,而以人类目前的技术水平来看,在这701颗小行星中,有大约122颗具备开采可能性,而仅仅是这122颗具备开采能力的小行星,其总价值也超过了750万亿美元。 由此不难看出,宇宙每天在我们所有人的头顶上自由飞翔飞过的,都是一座浩瀚如海一座漂浮的不可思议的宝库。而王巍院士所提出的“天工开物”计划,就是以分步前进的方式,逐步在月球、火星以及这些近地小行星上进行建设,并从太空中开采各种必要的自然资源,同时借助探索太空和其他星球的活动,让人类世界真正进入全新的太空时代。 “天工开物”计划主要分为三步走: 第一步,逐步建设月球、火星、近地小行星以及主带小行星的水资源开发设施,建立太空资源补给站体系,从而形成对全太阳系的勘探能力。 第二步,建设太空资源补给站、太空运输通道、地外天体采矿站、太空资源加工站等相关设施,形成月球资源开发、近地小天体资源开发、火星开发、热带小行星开发等多个外星球资源开发生产运输体系。 第三步,重点布局空间进出、太空运输、太空补给、太空采矿、太空资源加工技术,重点突破低成本资源返回、航便化空间资源运输、太空资源补给站、地外天体采矿站、太空资源加工站等共性关键技术。 简单来说,就是总共分三步,“勘、采、用”。并且王院士还初步给出了2035年、2050年、2075年及2100年前全太阳系资源开发4阶段的发展路线图,推动我国太空资源开发利用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 网上有一个段子,说的是中国自从去了一趟月球背面,回来后就变得神神叨叨,先是曝光了所谓“南天门”计划,紧跟着又提出了一个“小行星防御计划”,如今又提出了全太阳系资源开发的“天工开物”计划,可以说一个比一个宏大,一个比一个科幻。而且更重要的是,“天工开物”计划甚至还有明确的时间节点和任务规划,不得不说,中国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真不是说说而已,而是真的要带领着全人类走向未来,走向星际时代。不过,虽然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距离人类文明的巅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为人类的科技水平还不足以支撑人类进行星际移民。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
推荐文章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