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上电视打广告,传统品牌恋上互联网营销,咋回事?
当然,销售的不是奇葩,而是通过奇葩的方式,更有眼球和直观的展示一些商品的超级属性。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十年前的短视频案例《什么都搅得碎》,即将各种物品不断放入搅拌器中打碎,目的当然是卖超强力搅拌器拉。 但一些成熟的短视频平台则走的更远一些。比如陌陌,其在下半年推出了一个红人广告投放平台“陌陌明星”,主打短视频红人为广告主直接制作原创短视频。 前面提到的那个#我就是绝地武士#视频话题,这种通过陌陌来直接和红人沟通,由红人及其团队共同开脑洞设计出来的短视频,之所以堪比预告片,并且一点都不因为广告而做作,恰恰在于他们不是名人明星那样按照导演的剧本来演出,而是根据自己对流量的感悟、对粉丝的沉淀来编剧。 换言之,这就是互联网思维里的扁平化模式,从广告主到红人,中间少了指手画脚的外行。 效果呢,陌陌短视频营销去年 3 月开始进行商业化,已经推出 25 个营销话题,参与过广告拍摄的红人超过 200 人次 ,累计播放量过亿,红人视频下方的广告转化率高出大盘 10 倍。 类似这样,通过直接让品牌和网红进行内容定制的方式,广告主很受用,也成为了广告营销攻略中规定动作。 别再说粉丝经济,小目标可以放大一点 请注意,这里还有个梗,即网红及其团队作为内容的创意者与执行人,其短视频营销的影响力,并非简单的来自粉丝的热捧。 与过去的名人明星带动粉丝转换不同,其更多层面上是通过内容为网红扩粉,同时用内容与创意,让网红粉丝以外的众多受众被吸引、沉淀和转换…… 这恰恰是在短视频上,为何名人明星不是主角的原因,除了明星出场价格贵、没有网红身段柔软,以及短视频广告的制作费目前还控制在百万水准以下以外,名人的熟人脸尽管可以带来一定的粉丝导入,但要让明星和品牌在同台演出时,更多的让人记住品牌,也是一门比较繁琐的创意功课。 说句题外话,双十一期间,天猫和陌陌曾经携手推出过“双 11 爆款清单”短视频话题,或许恰恰是这种内容引爆,激发了双十二期间,淘宝投入 100 亿、自建短视频广告的冲动。 张书乐 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互联网和游戏产业观察者,新著有《微博运营完全自学手册》,微信公号zsl13973399819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