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绘制原理浅析「干货」
来看一下Framework中的绘图架构.更好的理解Surface Surface本质上仅仅代表了一个平面,绘制不同图案显然是一种操作,而不是一段数据,Android使用了Skia绘图驱动库来进行平面上的绘制,在程序中使用canvas来表示这个功能. 双缓冲技术的介绍 在ViewRootImpl中,我们看到接收到绘制消息后,不是立刻绘制而是调用scheduleTraversals,在scheduleTraversals调用Choreographer.postCallback(),这又是因为什么呢?这其实涉及到屏幕绘制原理(除了Android其他平台也是类似的). 我们都知道显示器以固定的频率刷新,比如 iPhone的 60Hz、iPad Pro的 120Hz。当一帧图像绘制完毕后准备绘制下一帧时,显示器会发出一个垂直同步信号(VSync),所以 60Hz的屏幕就会一秒内发出 60次这样的信号。 并且一般地来说,计算机系统中,CPU、GPU和显示器以一种特定的方式协作:CPU将计算好的显示内容提交给 GPU,GPU渲染后放入帧缓冲区,然后视频控制器按照 VSync信号从帧缓冲区取帧数据传递给显示器显示. 但是如果屏幕的缓冲区只有一块,那么这个VSync同步信号发出时, 开始刷新屏幕,那么你看到的屏幕就是一条一条的数据在变化.为了让屏幕看上去是一帧一帧的数据,一般都有两块缓冲区(也被成为双缓冲区).当数据要刷新时,直接替换另一个缓冲区的数据. 双缓冲技术里面,如果不能特定时间刷新完的话(如果60HZ的话,就是16ms内)把这个缓冲区数据刷新完成,屏幕发出VSync同步信号,无法完成两个缓冲区的切换,那么就会造成卡顿现象。 回到scheduleTraversals()上,这个地方就是使用了双缓冲技术(或者三缓冲技术),Choreographer接收VSync的同步信号,当屏幕刷新来时,开始屏幕的刷新操作。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