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冰箱能帮我自动订购食材…物联网正在“吃掉”支付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曾经有句名言说“软件正在吞噬世界”,如今正在发生的是“物联网正在吃掉支付”,后面这句不是我妄言,而是一系列报告中得出的结论。 物联网支付是在新冠中,少有的实现逆势发展的领域之一。疫情前后,虽然C端消费者和B端企业的总体支出变化波动性较小,但是在支付方式上,非接触式的物联网支付占比明显提升。 如今一个很明显的趋势是,支付正在被各种物联网设备和应用逐步渗透,这是因为物联网支付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当设备检测到库存不足时,可以实现自动补货。比如,有些冰箱能够自动订购食物,打印机学会了主动购买纸张和墨盒。 随着物联网支付功能的扩展,很多企业抓住机遇扩展新业务。这些企业并不满足于仅作为支付通道,他们纷纷尝试不同的支付和计费方式,逐步强化了在支付过程中的话语权。 最近一段时间,Mercator咨询公司连续发布了与物联网支付相关的研究报告,其中包括: ●《物联网支付:基于行业分类的市场规模和公司排名》,IoT Payments: Taxonomy Driven Market Size and Company Rankings ●《物联网支付:物联网如何影响支付》,IoT Payments: How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s Influencing Payments 这家名为Mercator的咨询公司擅长国际支付领域的市场研究与服务。 物联网智库不久之前也曾发布过相关领域的研究报告《智能移动支付终端行业研究报告》。 因此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说说物联网支付领域的最新进展。 什么是物联网支付 无论是“人与物”还是“物与物”之间,都可能存在着支付与交易关系。只要是物品或者服务的“所有权”或“使用权”发生变化,就会伴随着支付活动的发生。 我们首先给物联网支付做个定义。根据Mercator的分类,支付可以被分为四个象限:物联网支付、在线支付、面对面支付和重复性支付。这四个象限根据实时和非实时,机器驱动和人类驱动进行划分。 广义和狭义的物联网支付有所不同,从广义上来说,只要是有物联网设备参与的支付过程,都可以被广泛的定性为物联网支付。狭义上的物联网支付定位于更细分的领域: 物联网支付是指基于实时数据采集和分析,由机器触发的支付。 这个定义中,有3个关键点: ●支付是由机器触发,而不是人类提供购买决策; ●支付由实时的数据采集和分析驱动; ●支付中的买方需要预先设置购买规则。 从物联网支付的角度来看,物联网设备之间遵循一种相对自主的模式,触发了某种形式的“请求--服务”过程,并伴随着有“支付-收单”的交易过程。也就是设备A向设备B请求某种服务,设备B向设备A提供其请求的服务,并产生了消费者与生产者的关系。 基于这个定义,在零售场景中,面对面通过智能手表的付款,并不属于物联网支付,而是属于移动支付。但在急救场景中,当智能手表发现主人突发疾病,自动呼叫医生,完成急诊预约及付款流程时,则属于物联网支付的范畴。 根据Mercator公司的统计,物联网支付在2019年增长了15%,并且被诸多世界500强企业作为重要的战略计划之一,市场规模已经相当可观: ●在物联网支付领域一马当先的产业是汽车,包括新能源汽车,以及医疗诊断设备,交易规模为39亿美元; ●第二大使用物联网支付的领域是打印机、计算机及其制造业,交易额为12.4亿美元。 ●消费电子及其制造业,是第三大推进物联网支付的领域,2019年的交易额为5.85亿美元。 举几个典型的例子。今年年初,三星电子发布了最新一代的Family Hub智能冰箱。这款升级的Family Hub冰箱,内部的“View Inside”摄像头搭载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可以自动对冰箱内部进行扫描,识别家庭成员最新购入或取出的食材,并将更新的记录发送给用户。 三星NEXT还收购了饮食方向的人工智能创业公司Whisk,根据Whisk提供的技术,Family Hub冰箱拥有了膳食计划功能。根据用户提供的就餐人数,Whisk能够推荐合适的菜单,并建立智能购物清单,为用户计划一餐所需,甚至一整周的饮食所需。Family Hub冰箱还允许用户使用Instacart APP购买和按需配送杂货,并支付费用。 在汽车领域,通用和本田等车企均发布了类似功能,让驾驶员可以通过汽车的导航系统,完成饭店预订、购买电影票、支付油费、结算停车费等功能,畅享各种智慧城市服务。 当然,物联网支付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主动补货的物联网设备可以提升商品供应链的透明度,提高易耗品的交付效率,创造稳定的现金流,并且根据实时数据为不同的购买者提供更具个性化的定价。 适合物联网的支付方式 从支付的角度来看,从过去的现金社会到当下的无现金社会,未来还将会出现新的支付方式,例如数字货币的出现将会对行业产生重要影响。 很多物联网行业的参与者正在从数字货币体系、支付方式、加密技术、区块链等角度思考行业的未来发展机遇。 在之前我与摩联科技CEO林瑶交流时,他提到共享单车在推进支付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个很大的痛点就是耗电。而央行推出的数字货币DC/EP(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非常适合物联网场景,原因在于它支持双离线支付。 央行数字货币DC/EP是由中央****发行的数字形态的法定货币,央行数字货币由国家主权信用背书,具备交易媒介、价值尺度、财富贮藏三个基本职能。 双离线支付简单来说,就是指手机和POS机即使都处于离线状态,相互碰一碰也能实现实时转账,完成支付交易,能够满足通过电池供电的物联网设备的低功耗需求。 双离线支付时,交易发生时不必接入网络便可完成,交易信息可以按照需求批量上传,能够很好的扩展电池的使用时长。得益于DC/EP,不论是在火车、飞机,还是在地下超市、地下停车场等场景,支付会变得更加方便。 DC/EP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和基础设施,有可能由此衍生更多基于物联网的金融场景。早期的应用包括共享单车、充电桩、自助服务设备等。这几个典型的应用场景中,DC/EP双离线、无手续费等特点都能充分发挥优势。 支付生态化是重点 在物联网支付这个名词被熟知之前,POS机支付实际上已经是人们所熟知的一种物联网支付方式了。 由于从广义上来说,只要是有物联网设备参与的支付过程,都可以被广泛的定性为物联网支付。物联网智库在今年4月发布了最新的《智能移动支付终端行业研究报告》,其中以智能POS机为代表,解构了其产业链。 整体来看,智能POS机产业链包括芯片、模组、POS机厂、支付平台、应用场景等多个组成部分。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