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晋中站长网 (https://www.0354zz.com/)- 科技、容器安全、数据加密、云日志、云数据迁移!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外闻 > 正文

有人说人类生活的地球甚至整个宇宙全是虚拟的,你怎么看?

发布时间:2023-09-20 11:00:26 所属栏目:外闻 来源:转载
导读:   2003年时牛津大学教授提出了一个假说来探讨我们所知所历包括真实世界在内,是否皆为某个其他的存在所创造出来的虚构。



  这一理论的提出,让各种观点和猜测出现了两极分化,一
  2003年时牛津大学教授提出了一个假说来探讨我们所知所历包括真实世界在内,是否皆为某个其他的存在所创造出来的虚构。
 
  这一理论的提出,让各种观点和猜测出现了两极分化,一些人认为这个假设具有令人信服的论点,而且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另一些人则认为,这个理论只是一个有趣的幻想,可以进行有趣的思考拓展,但缺乏关键的支撑。
 
  计算机的发展,让虚拟现实技术越来越成熟: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个非常热门的技术,尤其在很多电子游戏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虚拟人物,这些就是计算机宇宙中的模拟生物。
 
  目前的虚拟现实技术还处于发展阶段,人类作为玩家的时候,可以轻松辨别出虚拟人物以及真实人物,那么假设我们的计算机变得更加强大,在计算机中模拟出一颗星球的全部事物,并且可以重现星球上的所有物理学、化学、生物学。
 
  这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一步,但是生命最为关键的地方,在于生物个体的自我意识。
 
  在很多人工智能相关的科幻作品中,模拟生物产生自我意识,往往都会诞生出一场灾难,但想要模拟地球,自我意识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科学家在探讨模拟假设时,提出了三种可能性:
 
  人类的后代,或其他宇宙高级生命,永远无法发展出模拟宇宙的虚拟现实技术。
 
  人类的后代,或其他宇宙高级生命,将获得模拟宇宙的虚拟现实技术,但不会用于模拟宇宙。
 
  人类的后代,或其他宇宙高级生命,使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宇宙,并且可能会参与到模拟中。
 
  模拟假设理论的结局,必须在三者中选择一个,但是科学家不能判断哪一个才是正确的,只能进行辩证讨论。
 
  并且随着这样的模拟生物的增加,虚拟世界的模拟生物的数量很有可能会超越真实一切生物的数量,这一点也是网络游戏的虚拟世界遇到的不可避免的问题。
 
  目前地球储存的数据量,也在未来数十年时间里,直接超过地球的分子数量,这就意味着虚拟宇宙需要一个非常巨大的储存空间,并且这个储存空间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扩大,这样才能正常模拟宇宙,而不会出现各种问题。
 
  模拟假设的重大缺陷:
 
  在2017年,斯坦福大学提出了模拟假设理论的重大缺陷。
 
  模拟假设的论证,依赖于我们的后代或高级生命创建虚拟现实空间,进行宇宙的模拟,但是目前人类是唯一已知的可以制造计算机,创建虚拟现实空间的物种。
 
  目前的人类无法通过计算机模拟宇宙,如果我们的后代在未来实现了模拟宇宙的技术,那就代表我们肯定不是生活在模拟宇宙中的生物。
 
  未来的模拟宇宙,不能判断我们是否存在于模拟宇宙中,因此我们只有可能存在于其他高级生命模拟的宇宙中。
 
  “虚拟世界”的科学理论:
 
  爱因斯坦在提出相对论后,发现相对论无法将四大基本力合并,因此爱因斯坦一直在继续发展自己的科学理论,希望可以找到统一四大基本力的大一统理论。
 
  爱因斯坦的思路非常接近虚拟宇宙理论——爱因斯坦想要证明宇宙的一切,都是空间折叠所产生的“假象”,但是爱因斯坦并没有将这一猜想成功证明。
 
  随着微观世界的发现,分形理论让虚拟宇宙的证明难度进一步增加。
 
  人类在探索宏观世界、微观世界的时候,可以发现很多共同点,行星围绕恒星运动,原子围绕原子核运动,这种重复性被称为分形,无论是观察宏观世界还是微观世界,人类最终都会看到一系列重复的几何关系。
 
  分形理论的提出,让虚拟宇宙的难度大大增加,目前计算机模拟的虚拟世界,必须存在一定的边界,但是我们所处的世界,似乎永远没有“最小”和“最大”。
 
  这说明宇宙或许并非模拟空间,或者宇宙存在自动的模拟程序,可以智能模拟特定的规律,让宇宙永远不会出现宏观或微观的尽头。换句话说,如果宇宙真的是一个巨大的模拟程序,那么它的终点就是宇宙的边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宇宙大爆炸。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