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辉:未来已来 大数据时代的中国智造
【提问】:我想请教一下,大家都在谈私有云、公有云、混合云、行业云等等,未来的话我认为可能九九归一,都会归到一定的范畴的公有云,我想请问您怎么看未来私有云、行业云和公有云逐步演进的过程或者是之间角色的互换或者未来技术的发展? 【诸葛辉】:我觉得每个企业的成长路径不一样,其实云计算公司有很多不同的路径起来的。像我们跟阿里、腾讯算一类,从互联网公司起来的,面对的是几个亿的用户,我开水龙头开关,他来打水。 华为是做解决方案起家,以比较优质的设备作为解决方案的主打,可能面对的是单个大用户、块状的市场比较多一点,华为在这上面也是有非常强的优势所在。如果说公有云的话,我可能还是把它理解为一个互联网的概念。今天我们看到有很多的互联网公司,把一些传统IT行业的资深从业者放到公有云来做,就是让他做传统行业的市场。反之亦然。公有云成功的要点,这两拨人合为一拨,这个公司肯定是成功的,这是我的一个观点。 【提问】:诸葛总,我有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大数据产业中国和一些发达国家的差距是怎么样的?对比上有什么区别?另一个问题,刚才您一直讲工业互联网这方面和大数据的组合,因为咱们中国企业很多是中小微企业,他们在产品生产包括管理上,没有实现比较高水平的自动化和信息化,在数据整理上,会存在很多的失真,咱们从哪些方面把中小企业没有上传的数据整理到一块,共同服务大数据呢? 【诸葛辉】:实际上现在主要的问题,还是商业伦理的问题。技术其实我们不缺,我们也可以引进一些先进的技术来做大数据,如果本身的数据是被滥用的,同样一辆无人驾驶的汽车,会把你开到不同的地方,或者说它的路线准确性会差很多。长年累月通过伦理,通过正确的方式积累下来的,才是技术。我们不缺技术,而获取、使用数据的方式是不是符合规范,才是主要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书面的可以转换成数字化,但需要大量的时间,因为它原来很多都是书面的东西,可以去做,但原始记录要有,原始记录越丰富,转换记录会做得更好。技术不成问题,还是可以做的。 主持人:中国金融信息中心钱强 统筹:夏寅 文字:赖幸 郑源 摄影:赵竟皓 【责任编辑:Jane TEL:(010)68476606】点赞 0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