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时代,边缘计算取代“核心”计算?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5G,最近很火,为什么? 最近是不是你的周围很多人都在聊5G?为何这次大家都开始聊5G,曾经的4G、3G……时代也没有这么大的关注度?” 究其原因,5G受关注有两方面:一方面,5G提供更快、更可靠的网络,建立未来万物互联的基础,从而让自动驾驶、智能家居、工业供应链等等场景得以实现;另一方面,在4G之前,中国在科技领域更多的是跟随、陪跑的状态,而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在5G,我们甚至已经开始扮演领先者的角色。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5G的一些事。 5G与4G、3G……有啥不同? 什么是5G,这是很多人都在讨论的问题,G就是英文Generation的缩写,翻译过来就是"代"的意思。很多企业的产品都用G来代表第几代的意思。在通信行业,5G就是代表第五代通信技术。 2018年6月13日,3GPP全会(移动通信网标准制定机构)批准了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5G NR)独立组网功能的冻结,至此宣告5G技术具备独立部署的能力,开启一个全连接的新时代。 让我们先回想移动通信技术每一代的代表事情:
第五代就是我们翘首以待的5G。5G的传输速率将可以实现1Gb/s,比目前4G的速度快十倍以上。这意味着使用5G技术下载一部1GB大小的高清电影仅仅需要10秒就可以下载完成! 除了速度快,5G另一大特点就是延迟低,根据高通官方说法:"5G 的延迟将大幅下降,以提供更即时的实时访问:端到端延迟降低 10 倍至 1 毫秒。" 以自动驾驶为例,当前的自动驾驶的一大挑战就是延迟过高,假设汽车在以120公里时速下行驶,在当前4G的通信时延下汽车已经行驶了一米,而在5G的通信环境下,汽车行驶了仅仅是几厘米,这样的延时无疑为无人驾驶成为现实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和4G相比,5G的提升是全方位的,它意味着更高带宽、更低时延、更海量的接入能力。未来5G将可以广泛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自动驾驶汽车、无人机飞行、VR/AR、移动医疗、远程操作复杂的自动化设备等都将是5G大显身手的地方。这也是为何人们现在这么重视5G技术的重要原因,5G广泛的应用将直接对各行各业带来影响。 5G时代 边缘设备开始承担计算服务 5G除了对各行业带来的影响,对传统的IT计算模式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物联网(IoT)技术出现,尤其是在4G以后,移动通信技术的进步让物联网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发展。随着物联网规模的快速增长,集中式的计算处理模式将面临难解的瓶颈和压力。 此时,在靠近数据产生的网络边缘设备开始提供数据的一些处理的能力和服务,我们将这种数据网络边缘提供的处理能力叫做边缘计算。简单来说,是指在靠近物或数据源头的一侧,采用网络、计算、存储、应用核心能力为一体的开放平台,就近提供最近端服务。 这里我们来解释下5G时代为什么需要边缘计算,我们将边缘计算的方式用户制作面包的过程来说明:
当然,边缘计算的模式要比面包大师傅的例子更复杂,但原理类似。 边缘计算与传统的IT计算模式 互相补充 这个边缘计算技术,最初于2013年在IBM和Nokia Siemens共同推出的一款计算平台上出现,当时被成为移动边缘计算(MEC)。之后,各大电信标准组织开始推动移动边缘计算的规范化工作。 边缘计算在国内如今也发展的非常快,尤其是华为在5G技术方面的领先,让华为对边缘计算方面也是非常重视。在2016年,华为在国内倡议发起了"边缘计算产业联盟"。如今此次大会已经举办了三次,现今ECC成员数量已经突破200家,吸引越来越多的科研机构,包括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江苏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山东大学和西安交大等。 那么边缘计算的出现对传统的以英特尔为代表的传统的以CPU为核心的计算模式带来哪些影响呢? 其实,边缘计算与传统的IT技术模式的关系并不是敌对的、互相取代的,而是"各自独立,互有补充,相互促进,整合有效"的关系。 CPU仍然将是计算的核心,它满足用户对于"大计算、大智能、深洞察、高负载"的业务负载的计算需求。边缘计算则避免了大量设备对云计算数据中心访问带来的业务负载和网络"风暴(拥塞)",同时也能够逐一、逐点的收集来自终端设备的数据、访问模式及服务需求,并统一整合提供给云计算数据中心,后者则获得了更加详实的大数据资源。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