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超,杨柘,李楠,卢伟冰……手机大时代中的“小人物”
加入金立初期,卢伟冰的动作更像是在运筹帷幄、静观市场变化。2009年,他加入金立出任金立总裁一职,直到2012年金立才正式推出第一款智能手机。相较其他品牌,金立的反应有些迟钝。随着小米等互联网手机品牌对市场带来冲击后,卢伟冰立刻主导金立推出了ELIFE、IUNI两个子品牌。 但这两个品牌和多数传统手机企业的互联网子品牌一样,最终并没能获得成功。随着这两个品牌的被砍,刘利荣重回前台,卢伟冰在经历内部的位置也变得非常尴尬,甚至一度有传言其被架空。 虽然这些年轻化品牌的尝试没有成功,但也为金立在改变品牌形象、建立主打性价比的互联网手机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在外海市场特别是印度市场,金立的成绩令人瞩目。2014年,金立在印度市场出货量超过400万台,是所有中国手机厂商在印度市场的销售总合。对于自己在印度市场的经验,卢伟冰曾这样形容:“印度所有的local brand我都非常熟,他们第一天开始做手机,百分之百都会找到我,包括Micromax、Karbonn 和 Lava等,还有一些已经死掉的厂商。” 2017年8月,卢伟冰带领金立海外事业部从金立剥离,成立了一家名为诚壹科技的新公司,主要负责给包括传音在内的一众手机品牌代工。当时,外界舆论大多将这次剥离解读为卢伟冰“出局”。随着金立资金链的爆发,卢伟冰的诚壹科技也遭受波及。最终,2018年11月,卢伟冰宣布诚壹科技解散,随后自己也被雷军招致麾下。 如果说卢伟冰没有为金立立下汗马功劳,无疑是偏颇的,否则雷军也不会急忙将其招致麾下,并委以开拓红米江山的重任。想证明自己,卢伟冰要尽快用红米的业绩来说话。 变动频繁的联想移动:命运多舛的一众CXO
在国内众多手机企业中,联想移动绝对是变动最频繁的一个。无论是产品线、品牌还是CXO的变动。 三年前,作为接替当时移动业务集团总裁刘军的种子选手,原神奇工场CEO陈旭东成为移动业务集团的新总裁。作为神奇工厂孵化的品牌,陈旭东在于2015年6月上任之后,给了ZUK品牌很大的发展空间。凭借着超高性价比的产品,ZUK在发展初期确实也获得了一定的用户认可。但是陈旭东并没能改变刘军留下的移动业务走向,在2016年逐渐退到幕后,并在2017年5月正式离开了联想。 而2016年底接手联想移动业务的乔建,先后从三星、中国移动等企业连续挖来了数名高管,但这些空降的高管并没有让联想移动重获新生。这其中,曾经被联想委以重任的MOTO Z 2018就是“反面”教材之一。为了冲击高端和获得更好的利润,联想直接给MOTO Z 2018定了一个接近万元的售价。但联想明显高估了MOTO品牌的溢价能力,为了利润而放弃大众市场,押宝小众高端群体显然不是一个明智选择。 从2017年到2018年底,多位曾经被寄予厚望的高管悉数离职,ZUK、乐檬、VIBE等产品线也被陆续砍掉。其中,联想移动中国区渠道销售负责人虞杲、战略转型及业务突破负责人马道杰是在2017年先后离职;联想MBG中国业务负责人姜震、联想副总裁朱涵先后于2018年4月期间离职;2017年5月,离开联想两年多的刘军宣布回归联想,领导中国平台及中国区PCSD集团业务;2018年1月初,原ZUK手机CEO常程正式回归联想移动,并且是带着百人左右产品团队整体回归。 2018年,重新回归联想的常掌柜又站上了联想移动的前台,刘军也曾在常程回归之后的第一次手机发布会上为其站台,那么联想移动在过去一年中的成绩究竟如何?目前来看,联想移动已经连续发布了多款新机,并且多次在发布会上打出了“首发”、“全球首款”等宣传语。但是如今的常程,由于在宣传方面频繁碰瓷其他品牌,以致被不少网友戏称为“万磁王”。对于曾经的陈旭东、一众手机品牌高管而言,他们的背锅已经成为历史。未来,一系列新机的发布和“万磁王”的营销究竟会取得什么成果,就让财报和业绩去证明一切吧。 【结束语】 在整个通讯产业的迭代中,行业已经经历过无数次重新洗牌。从2G到3G、4G,再到正在袭来的5G浪潮,几乎每十年一次的技术迭代背后,都是一次行业的大洗牌。在这些洗牌过程中,有些品牌成功崛起,也有些品牌就此淹没在时代的洪流中。作为手机企业的高管,或许有的地方他们确实是做错了决断,但有的是整个集团选择了错误的战略方向,但作为公司的掌舵者,他们只能接下这口“锅”,或者说他们需要为这个时代背锅。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