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支付分重出江湖,腾讯为什么强调跟信用无关?
从芝麻信用的发展历程来看,免押金是其攻克的第一个难题,根据芝麻信用公布的最新数据,芝麻信用当前累计为用户免除的押金超过1000亿元。说实话,这些押金给消费者带来福利的同时,的确冲击着原有的商业模式,让很多商业回归本质,而不再是依赖押金池、资金池产生收益。 从这一点上说,信用的本质是一种对于B端的服务,无论是哪一类的信用与免押服务其实都有一个最根本的前提条件,这就是B端企业对于这个征信体系的信任,因为对于企业来说如果这个征信体系不能让自己彻底放心的话,企业难以给这个征信体系投出自己的信任票,毕竟对于企业来说一旦使用了这个体系就要付出真金白银的押金以及所附带的收益。 既然是一个B端服务,那么阿里巴巴体系的优势就更加明显,在阿里巴巴操作系统中,信用可以说是一个底层的产物,这样一个海量的免押金额背后是一个已经完全成型的企业信任体系,在这个体系当中芝麻信用无疑已经建成了属于自己的护城河。而对于微信支付分来说,相比于C端较为容易的拓展成本,来自B端的业务突破可谓压力巨大,如何能够取得企业的信任,让企业认同其信用体系,对于微信支付分来说依然是一个巨大的难题。这个难题如何解决,我们至今没能看到腾讯给出一个答案。 三、前路漫长,微信支付分尚须上下求索 从整体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微信支付分当前更像一个支付评分,而非信用工具,除了考虑监管的因素之外,微信支付分现阶段可能也没有自信称自己是一个信用体系。 信用是个很严肃的事情,以央行的信用征信报告为例,信用报告包括个人信用报告中的信息主要有六个方面:公安部身份信息核查结果、个人基本信息、银行信贷交易信息、非银行信用信息、本人声明及异议标注和查询历史信息。 显然,这比微信支付分从微信支付交易情况来确认评分要严肃的多。 在诸多金融业务的打造上,腾讯系产品似乎都有一个"游戏"基因,微信旗下最成功的支付产品,最终功成也是在一场"红包大战"的春节游戏当中,但是信用不是游戏,一个支付分来切入信用体系,难免有些不太严肃。也是基于此,网上有媒体调侃,微信支付分如果只考量微信支付的交易行为,那大家的分数可能都"比不过微商"。 前路漫漫,中国的信用江湖到底会向何处去?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编辑推荐】
点赞 0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