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24次离职,换来6条血一样的教训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作者丨周冲 来源丨周冲的影像声色(zhouchong2017) 我是2014年毕业的。 毕业之后,以为年轻,有的是任性资本,也有的是发展可能,结果频繁跳槽,稍有不顺就辞职。 毕业5年跳槽了24次。 最短一次,只做了半天。最长一次,也不过4个月。 可是,辞职一时爽,职业生涯成了火葬场。 到现在为止,我已经30岁了,一无所成,再去求职,已经没有公司要了。 今年年初,在各大招聘网站上发了几十轮简介,结果只有1个电话面试。 电话里,HR问:“为什么你这些年跳槽这么勤?” 我说:“可能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岗位。” 人家一听,委婉地挂掉了电话。再无回音。 后来想求朋友介绍工作。 但因为自己太动荡,翻了一下电话薄,发现根本没有人脉厉害、资源丰富的朋友。 做兼职,人家只要自带技能、专业本领过硬的人,我?算了吧,这些年根本没有静下心好好学东西,根本找不到这样的工作。 做体力活?服务行业?对不起,吃不了苦。 就这样,我已在破旧的出租屋里呆了几个月,不知何去何从。 甚至有一度我想过求从前的领导与BOSS重新接纳,申请一发出,“XX已经开启了好友验证,你还不是他朋友......” 作为一个自毁前程的人,我想以自己作为反面案例,告诉所有冲动的、天真的、任性的、对职场一无所知的、抱着粉色幻想的、唯我独尊的职场人 6 条泣血建议。 希望你们每一个人,都能好好看完,千万不要像我,非要踏进这些坑。 - 01 - 动则离职真的死得快 如果你是一个90后,你一定要克服自己这个愚蠢的念头:我还年轻,有的是时间。 事实上,我们的时间真的很少。 我听一些HR说,现在来求职的人,哪怕90年生的,都会被排除在外,因为近30了,磨合成本高,对方要价也更高,不划算。 尤其是女性,因为各种保护,企业动不得,辞不得,用人单位本来就慎重,职业年龄更短。 一旦过了25岁,在职场上就开始变得尴尬。 你去求职,别人会非常委婉地打听你的婚恋情况。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也就是说,我们只有短短几年的黄金求职年龄。这段时间过去了,在职场上就不再有年龄优势。 而频繁辞职,你也很难学到一个行业的真本事。 之前我一个老板说过,如果你想了解一个行业的精髓,必须要在这个行业呆上5年以上。 我5年是呆了5年,只不过在24个地方呆了5年。 这就导致我永远在面试。 永远在试用。 永远在被拒绝。 能学到本事?怎么可能! 我现在窘迫到连叫一份8块钱的外卖,都能分成两顿吃。在淘宝买衣服,都只敢买30块以下的,并且一穿就是一年。 说到淘宝,忽然想起有外媒曾经问马爸爸:“对当下年轻人频繁辞职,你怎么看。” 马爸爸说了一番话,我觉得大家都该好好听。 他说,不要频繁辞职。 他第一份工作是做老师,,并不是自己真正热爱的,但因为一个院长在他毕业时对他说:答应我,干满6年。 他信守承诺,做满了6年才开始创业。 而这6年里,他慢慢发现教师这份工作的乐趣。 面对当下年轻人的辞职瘾,他说:“你要在内心深处,给自己一个承诺,这份工作,我至少要做满3年才走。” “很多人啊,跳来跳去,这真的不好。” “通常情况下,20-30岁的年轻人,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方向,脑子里有很多想法,觉得自己啥事都能做好,事实上啥事儿也做不好。” “你要跟着一个好老板,将一份工作,坚持做下去。” “就专注于眼前,将你最擅长的事情做好。” 唉,我是真的到现在,才明白马爸爸的话中真谛。 - 02 - 情绪一定要稳定 我最后悔的一次,是从一家新媒体公司辞职。 因为行业好,公司里每个人的收入都很高。 在那里,我本来月薪都过万了。 但也是因为矫情,觉得公司看不见我的郁闷,老板对我不信任,加上做错了事,被记了一次小过,扣了100块钱,一气之下,又辞了职。 此后就再没有找到那么好的公司。 后来反思自己的失败,发现情绪过于冲动,是我最大的致命伤。 我一直天真地以为,在工作中受了气,就是公司的错,就是领导的错,就是制度的错。 但我没想过,这些情绪的解决者,都不是别人,而应该是我自己。 我没有想过去主动沟通。 更没想过去积极解决。 而是任由情绪发酵,导致自己天天吹毛求疵,莫名其妙,内心戏十足,越来越陷入“受害者心理”中,天天板着个脸,觉得全世界都欠了我一样。 最终,老板再大度,也忍无可忍了。 而我只有主动离职。 情绪稳定,是职场最基本的情商。 毕竟公司不是心理咨询室。 不是育婴室。 无法负责我的郁闷与烦躁,也不会360地伺候好我的喜怒哀乐。 所有情绪,我都必须学会自己处理。 我们都是一个成年人。 一个成年人最大的标志,就是自我负责。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