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类文明的两条法则看云计算
其次是开源开发者,除了自研产品与开源产品保持兼容之外(比如阿里云的MaxCompute大数据服务保持了与开源软件HIVE的兼容),大家最近都在直接争夺开源社区开发者——微软收购Github、阿里引入Elastic&收购Flink、AWS和Azure引入Databricks等等,甚至阿里毕玄最近有一篇标题为《开发者生态,未来云的胜负手》的文章。 我前面在钛媒体的文章《OAS启示录:2B业务高昂的售前售后成本是否能通过开放源码降低?》介绍过开源软件如何降低销售与交付成本。开源软件已经存在了大量经过高度训练的开发者,显然这种红利对云厂商来说不得不考虑,引入开源产品不仅能补充云产品,还能获取大量开源开发者,一举多得。 大家都知道云计算不是新概念,但可能不知道云计算的目标最初就包含开发者。 云计算概念的雏形是1961年由John McCarthy(人工智能之父、1971年图灵奖获得者)在MIT的百周年纪念上第一次提出的: 如果我设想的那种计算机能够成真,那么计算或许某天会像电话一样被组织成公共服务…… 公共计算服务(Utility Computing)将是一种全新的重要工业的基础。 注:这里说的计算机便是分时计算机,即同时支持多人使用的计算机。 在公共计算服务思想的推动下,1963年,美国军方IPTO与MIT、GE、贝尔实验室一起发起了MAC(Multiple Access Computing)项目,这可以认为是云计算的系统雏形。 MAC项目最初目标由MIT提供,共包括三个部分:1)分时系统;2)一个使用分时系统的群体;3)教育。 注:对于这段历史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Project MAC》 所以你看,即使在云计算的石器时代,大家已经意识到了用户的重要性。 04 总结 其实Alan Perlis的这两条法则是不是什么第一性原理并不关键,关键的是他能够让我们看清一个复杂系统发展的关键因素,能够看清各种纷杂事件所处的位置。 就像指南针,虽然不能让你直接达到目的地,但至少能够防止你迷失方向。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毕竟我们处在云计算的高速发展之中,最不缺乏的就是细节。希望这两条法则能让你跳出山来看山,跳出云来看云。 【编辑推荐】
点赞 0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