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为,我活下来了
以前闭门家中坐,中国移动这杆大旗不断吸引厂商过来交流,只要有学习的意愿,就会有学不完的知识送上门来;而在华为,尤其是在软件这个小组织里,没有那么多人会主动找你,因此必须大幅提升自己学习的主动性,拓展新的学习渠道。 所以,我的学习成长模式必须改变。 第一条路径,是利用好华为内部的知识库。 网站里有海量的信息、知识和资源可供学习,技术文档汇总材料互动视频一应俱全,而且还可以方便地向专家求助了解细节,我被这片知识的海洋惊到了,吸引了,但很快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如果像海绵那样什么都吸,往往什么都得不到。 要想有收获,不仅要有意愿,更要有明确的方向和问题,别人才可能帮到你。 第二条路径,是向客户学习。 加盟华为之后,我有更多的机会,与各种需求单位以及产业链玩家沟通,视野开拓了很多。 相对于很多华为同事,我在通信领域的经验积累以及专业能力对客户更有吸引力,谈的案例和解决方案更具说服力。客户关注案例背后的逻辑,所以也愿意和我互动讨论;而我借此也学习到了更多的知识。 我的体会是:只有你对客户有价值的时候,客户才会对你敞开心扉,这样你才能找到客户真正的需求,找到成长的空间。 第三条路径,是依托互联网。 得益于这些年在圈子里的努力和名声,又恰逢线上沟通渠道的快速发展,使我比常人拥有更多的机会。比如某些展会一票难求,我不但靠"刷脸"通行于各个场馆,还能有专题讲解的待遇;有的研讨会允许的参加者有限,而我则堂堂正正拿到原始录音学习;不少互联网媒体组织的高端论坛和讲座,我都可以参与。 这些"野路子",帮我高效地和不同产业保持密切接触,能够及时了解前沿研究与进展,不断拓宽知识面和见识。 虽然不再拥有甲方身份,但通过这三种学习渠道的重构,我依然能得以学习和成长。 更重要的是,脱离了单一的运营商视角,换了角度来看整个产业,让我意识到了以前思维的局限性,纠正了长期看问题的偏见,这个意义更大。 打破了思维定式的桎梏,再加上华为的全球化视角,让我在专业领域得以持续成长,为企业为部门创造更大更多的价值。 【结语】 相对于移动,华为的组织更加严谨,安全保密方面的要求也更严苛,所以很多的体会不能对外袒露。 但能说的是:在华为这样的组织里,个体的成功并不是光荣,团队整体取得胜利,取得持续的胜利,才是追求的目标。 在华为这样的组织里,个体必须以合理的方式融入,通过自身和团队的努力赢得了胜利,才算是成功的活下来。 我想,换一个组织,换一个场景,情况应该也类似吧。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尚儒客栈(CMCC-ningyu)」,转载本文请联系尚儒客栈公众号。 【编辑推荐】
点赞 0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