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新三极”成型
互联网企业这方面早就非常熟练,尤其是百度,它在PaaS层的独特优势是——AI作为横向的服务位于最底层。百度智能云最早提出ABC三位一体的结合,并引导云+AI的技术前沿与行业应用落地,目前已成为行业共识。 百度大脑是百度智能云的核心引擎,为百度智能云提供了神经元和数据训练源。 其中结合了超强计算、海量数据和优秀算法,在语音、图像、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提供知识图谱,用户画像,商业逻辑。 百度将上百种算法模块整合到PaddlePaddle的云端托管分布式深度学习平台。客户可使用各种算法模块、开发工具、数据引擎以实现自身商业目的。 在此基础上,百度智能云正用百度领先的AI能力为各行业智能化转型提供解决方案,已经成为百度AI to B的核心出口。 3、对未来场景有非常好的预判 云计算也是需要有技术储备和未来预判的。尤其是算力的储备和技术方向的预判。算力储备是基础,而技术方向研判是未来,两者缺一不可。 在这方面,百度可能算是走的比较远的厂商。 今年4月,百度智能云一口气发布14个技术基础设施新产品,三大视频解决方案,产品最高降价50%。 在阳泉百度阳泉云计算中心的开放日之中,从“最硬核”的数字维度去看,已上线服务器超过15万台、年均PUE 低至1.09、超过300万个CPU核、存储容量超过了6EB。 可以说。百度阳泉云计算中心数据存储规模、计算能力和环保节能三方面都处于亚洲领先水平。 不仅如此,百度拥有国内最大的GPU/FPGA集群,最大的HADOOP/SPARK集群和运营效率最高的数据中心。 也正是因为在算力上的巨大优势,在今年CES上,百度再度发布边缘计算开源产品,其边缘计算能力正在国际上获得越来越大的关注度。 对百度智能云来说,在边缘计算等新技术爆发之后,它的位置有很大可能会爬到第二、第三——至少是和腾讯云处于同一体量,慢慢和阿里云缩小差距。 三、谁有“巨龙竹”潜质 正如我在前文中所说的,竹子也分品种,云计算市场也分可以长成40米的巨龙竹和3米的紫竹。 在竹子成长的早期,我们就可以从竹笋外观之中看出未来成长空间。 云计算市场也是如此。兴业证券在2018年11月曾经发布了一份名为《ToB:“跑马圈地”谈机会》的行业研究报告。这份报告中提到: 预计2018年中国公有云市场规模将达到83亿元,同比增速44%;私有云市场将达到525亿元,同比增速23%。预计到2021年,中国公有云市场规模将达到903亿元,私有云市场规模将达到957亿元。 但是云是要看细分行业的。 谈云计算不谈细分行业就是耍流氓,这就像2009年左右空谈移动互联网市场份额,却不分清每个企业在哪些领域具备优势。 目前来看,阿里云、百度智能云、腾讯云都可能是“巨龙竹”之一。而且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都扎根很深。 阿里云在企业网站、电子商务、金融保险等行业掌握主动权。以此为基础深入比较重的工业化场景,例如医疗、工业、航空、电影渲染等等。阿里云具备先发优势,当然不容忽视。 腾讯云社交应用、游戏应用、直播应用,在这些领域其话语权很重,由此延展进入金融、O2O、旅游等民生场景。一些消费级互联网公司的云服务产品或会选择腾讯云。 百度智能云已经落地农业加工、钢铁、金融、能源、物流、传媒、气象、旅游等多个行业。 可以说,百度智能云在工业、金融、政府等场景有着自己的独特优势。还融合了ABC能力,尤其是AI技能丰富,没有一个厂商能够忽视百度的能力。 尤其是进入2019年第二季度,百度智能云在视频、金融、教育等几个垂直行业动作频繁,大有加速云+AI在各细分行业落地的趋势。 我认为,未来在云服务市场,可能出现这样的场景: 客户在选择云服务提供商时,会根据自己的行业、需求作出选择。 哲学家卡尔·波普尔说: 终极真理是不存在的,有的只是追寻真理的过程。我们可能永远无法达到终极真理,只是渐渐接近真理。 云计算这个庞大的市场,同样也是如此。一家独大式的终极大一统也是不存在的。 作者介绍:吴俊宇,独立撰稿人,关注科技公司、互联网现象的解读。曾获钛媒体2015、2016、2018年度作者、新浪创事记2018年度十大作者、品途网2016年度十大作者、腾讯科技2015年度最具影响力自媒体。 【编辑推荐】
点赞 0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