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打十背后的真相:OV们不强、小米不弱?
不过作为上市公司,小米近日发布了其最新的今年第一季度财报。在财报中,小米称,据第三方机构统计,在过去三个月,小米手机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已经连续三个月保持增长,其手机的ASP(平均售价)更是同比增长29.9%。 针对小米财报提及的其中国智能手机市场连续三个月市场份额的增长,我们补充一下Counterpoint的统计,即其在统计今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时,给出了一个季比季的出货量增减,其中小米季比季增长3%,相比之下,OPPO季比季下滑8%;vivo季比季下滑6%。 至于ASP的增长,结合此前我们采用的极光大数据详细的价位段分析,可以确定的事实是,小米确实在快速地从低端机向OV核心的中端机转换,OV未来遭遇小米在中端市场进一步的冲击在所难免。更值得一提的是,相较于OV,小米在智能手机市场的发展策略具有更大的冗余度,这恐怕才是OV最大的短板和隐患。 手机业务过分倚重国内市场,业务单一是最大隐患 如果业内(包括OV)单纯以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增减来衡量自己和对手,尤其是紧追自己的小米,那将大错特错。 首先从单纯的智能手机业务看,OV目前有且只有智能手机这个单一业务来创造营收和利润,而且无论是销量、营收和利润都过于依赖中国市场。相比之下,小米的手机业务则均衡得多。 小米刚发布的今年第一季度财报援引Canalys的统计,2019年第一季度,小米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位列5强。此外,2019年第一季度,小米的智能手机在西欧市场的出货量同比增长115.1%,按智能手机出货量计,市场份额排名第四。 看到这些,就很容易理解为何我们前述要着重分析OV和小米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具体表现,甚至具体到价位段竞争的原因。因为对于OV来说,智能手机业务,尤其是中国智能手机业务容不得半点闪失,也是我们认为,即便是小米手机自损1000,伤OV800,对于OV的损失也要比小米大得多的主要原因。 另外,从业务多元化的角度,小米除了智能手机业务,还有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互联网服务。这两个业务在刚刚过去的第一季度就给小米带来了163亿元的营收,并分别保持着同比56.5%和31.8%的高速增长,而且这两块业务的毛利率,尤其是互联网服务的毛利率要远远高于智能手机。这为小米在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策略(例如在中端市场不断提高性价比进一步挤压OV)提供了比OV要大得多的冗余度。 相比之下,从OV目前的举措看,除了以新品牌(例如OPPO的Reno和vivo的iQOO)换“马甲”的方式还在手机圈做着倒来倒去变戏法的游戏外,真的没有什么实质性可用的战略举措和资本来应对其在核心中端市场不断遭受加码的冲击。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网上盛传的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二打十背后,其实真正彼此的对手是OV与小米(所以我们认为网上盛传的第二张P图更切合实际),而从去年到今年一年各方的表现看,OV真的没有那么强,小米也非那么弱,所以OV未来的重心理应是认真关注小米,不要在刻意打什么创新牌,毕竟过往的市场证明,创新牌并未给OV带来什么实质性的增长,反而是核心中端市场的降维和以牺牲营收的市场份额的止跌及维系。 【编辑推荐】
点赞 0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