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机”今登Nature封面:清华施路平团队发布全球首款异构融合类脑芯片!
Tianjic芯片和测试板 Tianjic芯片采用众核架构、可重构功能核模块和混合编码方案的类数据流控制模式,不仅可以适应基于计算机科学的机器学习算法,还可以轻松实现受大脑原理启发的神经计算模型和多种编码方案。 仅用一个芯片,就可以在无人驾驶自行车系统中同时处理多种算法和模型,实现实时目标检测、跟踪、语音控制、避障和平衡控制。这一研究预计可以为通用性更高的硬件平台发展开拓新的道路,促进AGI技术的开发。 鉴于目前机器学习和神经科学的进步,AGI系统至少应具有以下特征:
这些特征需要在一个通用化的平台中高效地运行,即能够在统一框架中实现对主流的人工神经网络(ANN)以及受神经科学启发的模型和算法的支持。 图1:实现AGI开发的混合路线 为了支持这些功能,团队开发了一种跨范式计算平台,可以适应面向计算机科学和神经科学的神经网络(图1),兼容各种神经模型和算法,尤其是基于生物学的(如脉冲神经网络,即SNN)要素。 通常,ANN和SNN在信息表示、计算原理和记忆组织方面具有不同的建模方式(如图2a所示)。二者最大的差异是,ANN以精确的多位值来处理信息,而SNN使用二进制脉冲序列。ANN神经元和SNN神经元之间的实现比较如图2b所示。 另一方面,ANN和SNN神经元之间也存在一些相似之处,这就为模型间的融合留下了空间。通过对ANN和SNN的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详细比较,将计算模型解析并对应到相关的神经元功能模块上 - 即轴突、突触、树突和胞体,从而构建一个跨范式的统一神经元方案(如图2c所示)。团队设计了同时适用两种方案的突触和树突,而轴突和体细胞通过独立重构来改变功能。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