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云鲲鹏容器发布 云原生驱动企业更快迈向Cloud2.0
Cloud2.0时代,混合云、多云架构将成为常态,企业在不同的云平台上开发应用,由于接口不同因此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打通网络、数据和应用的难度颇高。华为云在多云、混合云领域也在探索更多可能,进一步助力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华为云专家表示,混合云概念已存在十余年的时间,Cloud1.0时代的混合云关注的是如何打通不同云之间的网络,而随着企业云应用场景的不断丰富,Cloud2.0时代的混合云则需要在多云和混合云之间进行数据和应用的打通,从而能够满足异地容灾、弹性伸缩、负载迁移等场景下的综合诉求。 Kubernetes容器统一了应用的标准,华为云基于自身在Federation集群联邦项目中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过Kubernetes与Federation技术的结合,打造了先进的多云容器平台(Multi-Cloud Container Platform,MCP),为企业客户提供跨云的多集群统一管理、应用在多集群的统一部署和流量分发,并且可以结合Istio服务网格的能力,实现应用流量的全局治理,为企业破解多云灾备问题的同时,还可以在业务流量分担、业务与数据分离、开发与生产分离、计算与业务分离等多种场景下发挥价值。 华为云MCP解决方案支持跨集群的应用弹性伸缩策略,能够轻松灵活的自动扩缩容满足应用所需的资源;支持创建联邦服务,支持跨集群的服务发现机制,能够基于服务就近访问原则实现业务的跨区域访问亲和;此外,支持华为云服务对接,包括端到端的多云容器监控、运维和交付,以及从源码到镜像部署的DevOps容器化流水线能力。 探索从未止步 华为云鲲鹏将进一步推进云原生技术落地 技术的发展从未停止,华为云与CNCF的合作项目也将持续推进。华为云专家表示,在CNCF的众多项目当中,ARM生态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包括Kubernetes、ETCD和Envoy等项目中均有支持ARM生态的缩影。华为云将针对这些ARM生态中的项目与CNCF展开进一步的深度合作,推进各项目与鲲鹏的兼容。 例如,Kubernetes与ETCD项目,目前Kubernetes社区的关注点在于实现代码在ARM服务器及容器环境下的编译,而华为云所探讨的重点方向则略有不同。华为云更关注Kubernetes中的调度 、ETCD、网络等一些核心组件,如何在ARM环境下更好地进行调优和运行,并期望运用ARM的多并发能力,使Kubernetes在ARM上能够更加高效地运行。 展望未来,华为云期望通过鲲鹏社区与CNCF社区的密切合作,结合一些行业领域和应用场景,将华为云在鲲鹏领域的能力与云原生领域形成协同。例如在边缘计算、批量计算等应用场景中同时使用云原生和鲲鹏技术,构建更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从而共同建设云原生的未来生态。 【51CTO原创稿件,合作站点转载请注明原文作者和出处为51CTO.com】 【编辑推荐】
点赞 0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