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方舟编译器正式开源,脱离 GitHub 实现自主托管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本文转自雷锋网,如需转载请至雷锋网官网申请授权。 近日,华为的方舟编译器终于迎来了开源,而且开源代码还是承载在自家的官网上。面对这样一个肩负「出于安卓,胜于安卓」使命的编译器,自问世以来就备受大家的关注;此次开源,更是吸引了大众的目光。 那么到底这个编译器从开发至今都经历了哪些挑战?获得了哪些机遇?现在又拥有怎样的魔力?它对于华为而言,意味着什么? 十年磨剑,华为「方舟」为了造这艘「方舟」,华为磨剑十年。
据华为官方介绍,方舟编译器是为支持多种编程语言、多种芯片平台的联合编译、运行而设计的统一编程平台,包含编译器、工具链、运行时等关键部件。它是首个完全替代语言虚拟机的静态编译器,并且完全不需要解释器,同时还兼顾 Java 开发效率和 C 语言运行效率。 8 月 31 日下午 17 时,方舟编译器开源官网上线——OpenArkCompiler(开源方舟编译器),开放了框架源码,开发者们可以下载源代码包,了解熟悉方舟编译器的架构思想。 OpenArkCompiler 介绍
OpenArkCompiler 四个技术特点
OpenArkCompiler 开源范围
OpenArkCompiler 开放能力
脱离GitHub,自主托管目前方舟编译器的源代码已经都放出来了,但并没有在 GitHub 开源。目前方舟编译器的代码托管在华为云与码云平台(https://code.opensource.huaweicloud.com/HarmonyOS/OpenArkCompiler/home),在未来走向开放治理以后,将按照所挂靠机构的模式来托管。如下所示为开源代码的界面,里面包含了众多代码和文档等文件。 图 1 方舟开源代码界面 本次方舟编译器开源的是编译器框架部分源码,包括编译器中间表示(IR,Intermediate Representation)和语言编译实现,同时搭配编译器其他二进制组件,实现 Java 程序到 aarch64 汇编指令的编译过程。开发者可基于开源代码+二进制,编译构建出编译器工具链,尝试对 Java 程序进行编译。 社区参与者可以通过框架源码学习方舟编译器的编译器中间表示(IR)及基本的中端编译框架,熟悉方舟编译器的架构思想,并参与诸如对编译器中端优化的贡献。开发者则可通过代码托管平台参与社区贡献,包括文档贡献和代码贡献,同时也可在此平台上反馈相关问题和需求。 图 2 方舟编译器当前开源范围 尽管方舟编译器暂时只支持 Java 和 Kotlin 程序输入,但官方消息称,方舟编译器还在持续演进中,也将陆续实现更多功能的开源。根据之前华为在开发者大会上公布的信息,作为鸿蒙 OS 的重要工具,方舟编译器从 2019 年 8 月开始,将分步骤持续进行开源。具体的开源计划如下:
架构示意图图 3 方舟编译器架构示意图 当前方舟编译器支持 Java/Kotlin 程序字节码的前端输入,其它编程语言的支持(如 C/C++/JS 等)还在规划中,方舟编译器的中间表示(IR)转换器将前端输入转换成方舟 IR,并输送给后端的优化器,最终生成二进制文件,二进制文件与编译器运行时库文件链接生成可执行文件,在方舟的运行环境中就可执行该文件。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